钟甫红
广西桂林南溪山医院 541002
[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于2019.4-2020.4期间收治的118例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助早期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实现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仰卧位髋关节主动ROM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达到二、三级坐位平衡与站位平衡的人数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达到二、三级坐位平衡与站位平衡的人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偏瘫步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字:脑卒中;偏瘫步态;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偏瘫步态指的是患者行走的时候,膝关节因为屈曲不够充分,患肢侧提髋,下肢向外旋并呈外展状“划圈”,导致患者患侧下肢负重异常,长此以往,会加重下肢伸肌的痉挛程度,患者在走路时,表现出费力费时且不平衡,这不仅降低了患者的运动能力,还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1]。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偏瘫步态,需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但纵观医院对该类患者的治疗,大都偏向于疾病的治疗,忽视了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2]。为此,本文就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于2019.4-2020.4期间收治的118例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有43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31±4.19)岁。对照组中有42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43±4.17)岁。根据统计学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表现等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为:(1)患者入院后,便将帮其设计良肢位。(2)对患者患肢进行按摩与被动运动。按摩遵循从远到近,从大关节到小关节的原则,1天2-3次,1次30分钟左右,强度应以患者感到酸胀为宜;被动运动按照关节的正常活动度进行旋转、收展、屈伸等活动,1天4次左右,1次按摩10遍,运动过程中避免关节脱位与拉伤。(3)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其进行肢体主动运动,如:初期的健肢带动患肢活动,到仰卧坐起、变换体位、坐立平衡等,再到后期的上下楼梯、室外行走等。(4)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仰卧位髋关节主动ROM的满意度、平衡能力、以及上下肢Fugl-Meyer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数据用(%)表示,当P<0.05时,说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仰卧位髋关节主动ROM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为损伤神经创造代偿或修复条件,使被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条件刺激下得以重新建立,从而帮助患者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3]。
本文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的研究,发现,和单纯的神经内科治疗相比,联合早期康复护理的治疗效果更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偏瘫步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秀琴,杜萌,于文燕, 等.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胫骨前肌康复训练对患肢功能和步态恢复的效果[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2):154-155.
[2]舒晓炜.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1):1396-1397.
[3]苏宁.早期康复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住院康复效果的意义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