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波
山西省万荣中学 044200
一、教学目标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目标:能够总结出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正确认识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据此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科学探究与创新认识目标:能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总结出科学研究方法;能够利用实验操作法总结出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形成实验观察能力与小组合作交流能力;学会归纳、总结,能够概括化学信息。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目标:能够通过丰富的实验观察活动形成热爱科学、向往科学的正确意识;能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形成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能够明白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密切关联,形成知识迁移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重难点分析
1.教学内容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内容,也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金属性质的基础性知识,可为后续的金属化合物探究、金属材料的用途分析等知识探究打好知识基础,而且整体认知难度不高,但是知识点比较琐碎,所以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2.教学重点
探究并归纳出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3.教学难点
积极使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去解决、解释生活问题,总结出新的化学反应与反应类型。
三、教学策略与教法
小组合作教学法、多媒体设备辅导教学法、讲解法、实验操作法。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准备了一些物品,大家看看这些是什么好吗?
生:这些是铝盆、不锈钢还有一些铜丝。
师:我们可以将这些物品统称为金属,那么大家对金属的了解有哪些呢?
生:金属的颜色其实有很多种,比如有的金属是银色的,有的金属是金色的,还有一些金属的颜色是红色的。
生:金属的硬度不同,有的摸起来材质很硬,根本就掰不动。但是,有一些金属就比较软,比如银。
生:金属的触感都是冰冰凉凉的。
师:同学们都说的很棒,但是大家说的都是金属的物理性质。既然我们要学化学知识,那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吧。
生:好。
二、导入新知,创设认知悬念
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罐装饮料)同学们,为什么这些饮料都用铝制作外包装,从来不会用铁呢?
生:因为铁一接触水分就会生出铁锈,这样就不健康了。
师:大家能解释铁锈的生成原理吗?
接着,学生便要自主推导铁制品与氧气发生反应之后的新物质,据此进入新知探究状态。结合已有的化学认知经验,学生都能顺利列出化学方程式,展现铁制品与氧气发生反映的 化学现象。
师:请大家分别在酒精灯上燃烧一个铜丝还有一个金戒指,大家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接着,我就会选出一个学生操作实验设备,其余学生也可围坐在一团观察实验现象,而金戒指不会发生任何改变,这就说明金的化学性质并不活泼。接着,便可继续引入下一类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究活动。
三、分组实验,实现探究指导
师:同学们,老师现在准备了一些镁、铝、锌、铁片、铜片,还有一些稀盐酸、新硫酸等化学药品,现在大家读一读化学教材,看一看如何才能安装实验设备,证明金属的化学性质好吗?
生:好。
接下来,学生便要独立阅读化学教材,而且还要自主预设化学实验方案的操作方案。接着,我就将6个学生分到一个小组内,使其合作讨论实验探究方案,希望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化学概念,积极探索金属的化学性质。接下来,学生则需以小组为单位测验金属的化学性质,分别用稀盐酸溶液、稀硫酸溶液去检测金属的反应情况,还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溶液,检测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时的具体现象,归纳实验结论。
四、小组展示,归纳结论
师:老师看到大家在做实验的时候都非常认真啊,可以说是一丝不苟。现在,老师希望大家可以总结出金属的化学性质,而且还要按照金属的活泼性去排序各类金属。现在,就请各个小组展示结论吧。
接下来,学生则可直接讲述实验结论,最终则可归纳出金属的活泼性。
五、课堂总结,激励学生
师:同学们都做的很棒,老师也帮助大家总结了知识点,请大家一起看大屏幕好吗?
接下来,用电子课件展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即:
金属的化学性质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与酸的反应
与盐溶液的反应
置换反应
五、案例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非常看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行为与小组合作交流行为,所以在课堂上会直接以情境导入本课知识,让学生回想生活中所见过的金属,使其自主思考金属的物理性质,一方面可以直接降低本课知识的理解难度,唤起学生的知识回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初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抓住每一次发言的重要机会。
在此基础上,我就指出学生的认知盲区问题,即学生只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却不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而这就会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认知缺陷,有利于切实调动起学生的认知欲望,而本班学生也不负众望,直接进入到新知探究状态。接下来,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了相关问题,让学生据此思考、阅读化学教材,使其积极设计化学实验探究方案,有利于切实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让学生顺利建构化学知识。在此基础上,我就组织学生参加了分组实验探究活动,及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还通过小组展示分享了探究结论,让学生顺利建构了化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