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季玲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民主路小学观澜溪谷校区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研学旅行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可以走出课堂,通过更多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拓展学生的视野。而在此过程中实施任务驱动策略,可以使教学更有指向性,改变了以往的学习状态,以结果推导过程,这样可以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发挥其真正实力。本文对任务驱动策略在中小学研学旅行中的实施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可以不断提高研学旅行的效果。
关键词:任务驱动策略;中小学;研学旅行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策略,丰富教学内容,改善当前的教学现状。从我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游学的说法由来已久,而研学旅行就是从此发展过来的,通过这项教学活动的开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合理设置教学任务,激发研究兴趣
通过合理设置教学任务,可以提高研学旅行的效果,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并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学习效率也能有极大提升。所以在开始研学旅行之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想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来为学生设置教学任务。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可以快速融入到旅行中,并开始探究活动。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所以需要通过有效引导,使其可以体会到研学旅行的乐趣,并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主动探究知识,从而顺利解决旅行中的问题。在设置教学任务时,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根据相关主题,设计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学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教学计划也能得到积极响应。另外,有关于教学任务的发布,要及时有效传达,使学生对这次的旅行有一定了解,在出发之前可以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性格特点有全面了解,这样才能为学生设置合理的教学任务,否则难以达到想要的效果。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培养,在合作中主动探究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通过积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提前公布教学任务,学生需要围绕这一主题来开展探究活动。所以在为学生设置了教学任务以后,教师要对研究过程加以监督,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也可以确保研学旅行的有效性。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要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以及学习上的优势,在所有人的帮助下,解决学习上的困难,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研学旅行的最终目的地是学生探究知识的重要地点,此时可以进行详细的讨论,通过共同协作,开展合作学习,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进行有效研讨。研学旅行中,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有所不同,想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也不一样。
有的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有所欠缺,可以让其负责协调任务;而有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可以分配一些管理工作;有的学生计算能力较差,可以负责团队采买任务,通过分工合作,提高了整个团队的学习水平,研学旅行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研学旅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让学生有了真实的学习体验,这样获得的知识更深刻,教育意义得以充分体现。
三、组织汇报评价,鼓励学生继续研学
每次研学旅行结束以后,教师都要及时开展汇报工作,了解到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想,以此来展示研学的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改正,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虽然是统一开展的研学和汇报工作,但是其体验是不同的,达到的效果也就有所不同,通过对这些情况进行了解,可以对学生给出公平合理的评价,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研学旅行活动。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这样可以使评价更加全面、更加公正,学生之间相处的时间比较多,对成员之间的了解也更透彻,可以关注到一些老师忽视了的细节。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可以使学生知识掌握的更深刻,还体现其在探究过程中突出的能力。汇报可以把大家的想法都集中起来,实现知识的碰撞,从而激发出新的灵感和感悟,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另外,在结束一次研学旅行之后,教师要及时组织汇报工作,这样可以使汇聚的信息更具实效性,达到的成果也更好。每次研学旅行都是一次成长,尤其是对中小学生来说,有助于其生活独立能力的培养,使其对以后的生活更有自信心。
四、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树立榜样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导者的地位,掌控全局,跟学生之间的沟通也比较少,这样会使师生之间产生距离感,也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积极性也不高,所以教师要转换角色,以积极的态度开展教学活动,给学生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因为教师的态度对学生有着直接影响。基于此,在研学旅行中,教师也要为学生树立榜样,在为学生发布教学任务时,要为学生详细讲解,注意到每个细节,不要轻描淡写,否则学生也会不看重这次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而造成了对研学旅行的不重视。中小学生实际接触社会的机会比较少,在面对新鲜事物时虽然充满好奇心,但是有的学生会有胆怯心理,这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融入进去,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以此来促成研学旅行的完成。在对教学任务进行探究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探索,共同解决问题,不要使学生陷入迷茫状态中,这样不利于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就是要让人们在实际行动中发挥自身之所长,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同样也是研学旅行的目的。而任务驱动策略帮助学生更深刻的完成了旅行,期间学生可以自主探索知识,通过师生之间的协作,顺利解决了旅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自身的能力也有了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邓达,尹静,于敏章.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发展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0(7).
[2]韩晓旭.中小学实施研学旅行的困境及对策探析[J].教育观察,2019,008(037):P.17-18.
[3]邱彩萍.任务驱动: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打开方式[J].上海教育科研,2020(08):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