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筛查与护理干预对降低新生儿轮状病毒医院感染的效果比较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期   作者:尹丽娟1 钟明珊2.* 代红莉1
[导读] 探讨新生儿轮状病毒(Neonatal rotavirus enteritis,RV)医院感染的可能途径
        尹丽娟1  钟明珊2.* 代红莉1  
        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650034)  昆明学院医学院2016级护理系(650214)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轮状病毒(Neonatal  rotavirus  enteritis,RV)医院感染的可能途径;制定出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并评价该措施的效果。 方法   收集本院新生儿科2017年1--12月RV肠炎患儿68例,对轮状病毒发病高峰期的8月和9月份进行全面普查,以寻找传播途径,根据结果重新制定消毒隔离措施,并应用于 2018年1-12月收治的患者,结果  对照组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7.6%;实验组患儿医院感染率为3.8%。对照组和实验组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主动筛查与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病房轮状病毒的医院感染率。
        【关键词】  新生儿  轮状病毒感染    主动筛查  消毒隔离  护理干预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active screening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reducing neonatal rotavirus nosocomial infection
Yin Lijuan 1 Zhong Mingshan 2. * Dai Hongli 1
Department of nursing, Kunming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2016 (65021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rout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of neonatal rotavirus (RV), to develop measures to cut off the route of transmission, an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measures. Methods a total of 68 children with RV enteritis were collect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7 in our hospital. A general survey was carried out in August and September during the peak period of rotavirus incidence to find the way of transmiss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measures were re formulated and applied to the patients admitt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was 17.6%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3.8%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active screening an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hospital infection rate of rotavirus in neonatal ward.
[Key words] neonatal rotavirus infection active screening,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新生儿通常病情重,新生儿自身免疫力低下,是易感人群,[1] RV感染性强,如防控不及时,极易在新生儿病房引起暴发和流行,甚至危及患儿生命[3],新生儿医院感染控制刻不容缓。主动筛查和早期隔离,可以有效预防RV的医院感染。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新生儿轮状病毒阳性,却没有腹泻、发热等临床表现,但能引起周围的新生儿感染轮状病毒,[4-5]说明新生儿轮状病毒潜伏期患儿也具有传染性,新生儿轮状病毒医院感染控制困难。[7]主动筛查并预防性隔离能够主动发现轮状病毒阳性患儿,对轮状病毒阳性患儿早期采取隔离措施,对已经有临床症状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新生儿采取隔离及监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轮状病毒的医院感染率,提升医疗品质。[8-9]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住院本院新生儿科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RV感染患儿6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7例,女31例,胎龄在34-41周,平均(39.2±1.5)周,入院体重2100g-4540g,平均(3125g±130g),日龄3-28d,平均(16.6±1.8)d,剖腹产21例,顺产47例,母乳喂养26例,人工喂养42例。2018年1月至12月收治的RV肺炎79例,其中男41例,女38例,胎龄在35-42周,平均(39.1±1.3)周,入院体重2120g-4360g,平均(3450g±160g),日龄14-28d,平均(18.3±2.1)d;剖腹产37例,顺产42例,母乳喂养31例,人工喂养48例。1.2  新生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诊断标准:按照绍肖梅,叶鸿瑁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第五版,,临床表现有呕吐、大便次数多、量多、呈黄色或淡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大便镜检有少量白细胞。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大便轮状病毒检验为阳性。
1.3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轮状病毒感染;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1.4 排除标准:除上述条件外,患儿伴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遗传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治疗期间未达到出院标准家长自动要求出院者。
1.5  查找可能的传播途径  调查手卫生执行情况,物品混用现象,消毒措施落实情况,发生医院感染病人治疗护理以及检查过程回顾,对≥3天的新住院新生儿即进行轮状病毒的主动筛查。
1.6 制定与执行新的消毒隔离及管理规范实施并进行效果评价  对2017年1-12发生轮状病毒感染可能的途径进行归纳总结,对总结出的结果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将该措施应用于2018年收治的病人管理中,收集病人的资料信息,统计2017-2018年轮状病毒医院感染的情况并进行评价分析。
1.7 治疗与转归  对照组和实验组新生儿均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
1.8 评价标准  新生儿轮状病毒医院感染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新生儿轮状病毒医院感染率比较采用行X列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在入院时体重、胎龄、入院年龄分娩方式、母乳喂养、临床症状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照组和实验组轮状病毒感染率比较  对照组68例轮状病毒病毒感染性肠炎新生儿中发生医院感染12例,感染率为17.6%;实验组79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3例,感染率为3.8%;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4  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全年均有发生,主动筛查可以早期发现轮状病毒感染患者并进行早期隔离,全方位的护理措施达到切断传播途径目的,最终能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病房轮状病毒的医院感染率。
5 讨论
5.1  轮状病毒的流行情况  轮状病毒在新生儿病房常年可见,[11-12]昆明非热带、亚热带地区,与文晓报到不完全一致。美国国家医院的感染监测系统调查显示,在高危婴儿室接受救治的婴儿中,96%的病毒性肠道感染病例分离出轮状病毒。[9]据报道,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11]在发展中国家,检测到病毒的发生率尤其高。[12]例如,据报道,印度婴儿室中轮状病毒感染的发生率范围为43%-78%。[13]在本研究中,主动筛查2173例,筛查出轮状病毒阳性的患儿233例,其中弱阳性79例,阳性154例,阳性率为10.7%,其中79例发生腹泻、呕吐、发热等肠炎表现的患儿,占轮状病毒感染的33.9%。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炎占新生儿肠炎的78.9%。比起文献中报到的美国普查新生儿病房的16.9%要低,远低于印度国家的发生率。轮状病毒阳性患儿中有临床症状的患儿79例,其中有弱阳性7例,说明轮状病毒感染弱阳性者也能引起新生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5.2  本研究中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轮状病毒阳性者比配方奶粉喂养的新生儿低,感染后出现临床症状的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明显少于配方奶粉喂养的新生儿。说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抵抗力相对较高,[14]与文献报道的一致。
5.3 主动筛查能最早发现传染源    对入院时日龄>3天的患儿给予大便轮状病毒筛查,筛查结果出来之前先进行预防性隔离,对于轮状病毒阳性者,无临床症状如腹泻、发热的患儿置于同一间隔离病房,按轮状病毒肠炎管理;有腹泻、发热的患儿如果筛查轮状病毒阳性者,单独隔离,有临床症状但筛查出轮状病毒阴性者,继续隔离,48小时再次筛查,如果仍为阴性,解除隔离。
5.4  预防性隔离能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并保护好易感人群 [15]   所有入院时日龄≥3天的新生儿入院后均采取预防性隔离,入院后均有项目的蓝色标识(新入),新入病人均进行大便轮状病毒的筛查,筛查结果阳性者进行全方位的隔离。
5.5  全方位的消毒隔离措施  具体包括:(1)接触患儿及每项操作前后均洗手。(2)将轮状病毒阳性,但没有腹泻、呕吐等症状的隔离在同一病室;轮状病毒阳性,有腹泻、呕吐等临床症状者隔离在同一室。(3)隔离病房内的医师以及责任护士相对固定,不交叉接触其他病人。(4)护理此类隔离病人时做好防护工作,防护用品不交叉使用于其他病人。(5)每一患儿配备单独的听诊器。(6)隔离病房产生的所有垃圾均按医疗垃圾处理,打包封袋后方可移除隔离病房。(7)布草类需要打包后移除隔离病房,打包送消洗消。(8)病房空气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9)病房墙面、窗台面、卫生死角用1:1000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时间半小时。(10)每日地面用1:1000含氯消毒液湿拖地面2次。(11)终末消毒后,使用过的小床放置5天后再次擦拭消毒后方可用于下一个病人使用。(12)做好工作人员手卫生的培训和监督。
参考文献
[1]袁娇,汪际英,朱冬庆.2016-2018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轮状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特点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21):3902-3905.
[2]王江燕,施源,黄利娟.16例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预防和控制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6,(2):121-121.
[3]吕华,孙伟,顾美虹,葛银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3年至2017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变化趋势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9,37(9):552-555.
[4]王江燕,施源,黄利娟.16例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预防和控制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6,(2):121-121.
 [5]周惠芳,林梅,何丛.新生儿NICU轮状病毒性肠炎调查分析与控制[J].医药前沿,2013,(21):17-18.
 [6]李瑛.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病学特点及医院感染控制[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8):1506-1507.
[7]李玉侠,徐艳,程巾.无乳糖奶粉辅助治疗新生儿院内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34):154-154,155.
 [8] 黄莉惠.重症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J].婚育与健康·实用诊疗,2015,(2):53-54.
[9]Chiocchetfi R,Poole DP,Kimura H,et al.Evidence that two forms of cholineacetyltransferase a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subclasses of enteric neurong [J].CellTissue Res,2003,311(1):11-22.
 [10]沈文丽.基层医院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5):2052-2053.
[11]石海明,佘雅娥,林美玉.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8):4450-4451.
[12]李洁,窦蕾,刘东梅.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的效果及对心肌酶、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9):1915-1917.
[13]郑灵玲,李倩倩,杨学磊.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筛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5,10(2):109-112.
[14]沙志芳,孙丽君.20例院内感染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回顾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4,20(4):20-22.
[15]尹丽,赵华,谢华,徐巍.一起新生儿轮状病毒疑似医院感染暴发调查分析与处置[J].华西医学,2015,30(2):230-2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