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期   作者:许娜
[导读] 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应用效果。
        许娜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九八〇医院(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050082
        【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30例,在参照组患者的抢救过程中采取以往的常规急诊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则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43.5±4.2)min、3.3%、90.0%,其抢救时间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低于参照组,而护理满意度则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缩短对患者的抢救时间,并降低患者院内复发的风险,并且能够得到患者的较高认可,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抢救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急性病症,并且该病的病情变化较快,一旦救治不及时,则随时会危机患者的生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尽快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并消除相关危险因素,以优先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并对患者采取吸氧、心电复苏以及补液等相关治疗,从而稳定患者的病情[1]。而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过程中,还需要辅以良好的护理措施,以尽量缩短抢救所需的时间,更快的改善患者的相关不良症状[2]。我院就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进行了简要研究,现报道其详细内容。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对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编号,30例单数序号患者为观察组,30例双数序号患者为参照组。在观察组患者中,男性、女性的样本量分别为16例、14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53~79岁,平均年龄为(62.6±5.4)岁;在参照组患者中,男性、女性的样本量分别为15例、15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52~79岁,平均年龄为(62.4±5.3)岁。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书。
1.2 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措施,主要内容为常规接诊后立即对患者连接相关仪器设备以监测其生命体征,并协助患者快速完成各项必需检查,以便于临床尽早确定患者病情并采取急救措施,同时协助医师完成各项对患者的急救治疗。
对观察组患者则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措施,详细的护理内容如下:①在患者入院时,立即为其开通绿色通道以确保患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治,并为患者快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并进行心电复苏以缓解心脏的负荷;②在对患者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观察并询问患者的情况以便于了解患者的病情并采取更合理的救治措施,在完成相关抢救措施后,则需要将患者立即安排住院,并协助需要采取PCI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相关的术前准备工作,并准备好所需的仪器设备。
1.3 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由患者对护理工作打分,满分为100分,90分(含)以上为满意、60分(含)~90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率与一般率之和即为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 23.0软件进行检验,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与护理满意度均采用x2检验并以率(%)表示,抢救时间用t检验并以(±s)表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抢救时间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比详情参见表1。

2.2 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0.0%,其中满意16例(53.3%)、一般11例(36.7%)、不满意3例(10.0%),参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0.0%,其中满意14例(46.7%)、一般10例(33.3%)、不满意6例(20.0%),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为x2=3.922,P=0.048<0.05。
3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除胸痛这一主要症状外,临床还常见出汗、呕吐、呼吸困难以及皮肤湿冷等相关症状,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上腹痛或类似消化不良的症状[3]。临床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需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并稳定患者的病情,从而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并为后续的治疗做好准备。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是对常规的急诊护理过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最快的速度准备好抢救所需的相关物品并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并使用相关药物,从而尽快改善患者的心肌梗死情况,并缓解患者的相关症状[4]。同时,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减轻疾病对于患者的不良影响,从而提高患者康复过程的安全性[5]。
我院此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时间、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体现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临床的良好应用效果,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救治措施,从而利于降低患者的受损程度,减小患者院内心肌梗死复发风险,因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王琦.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价值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004(012):128,132.
[2]牛辉源, 蒋文慧, 李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05):130-131.
[3]刘巧.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观察[J].医学研究, 2019, 001(005):105.
[4]伍冰玲.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探究[J].饮食保健, 2020, 007(001):114.
[5]马凤勇.浅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心理月刊, 2020, 15(05):174-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