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吕琼松
[导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
        
         吕琼松
         云南宣威宛水第二小学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中国大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但凡古今中外在学业中有成就的人,对学习都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求知的推动力。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就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对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会千方百计地想方法去认识和解决,让困难就这样在兴趣中迎刃而解。正如华罗庚所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此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反之,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破坏学习兴趣的推动力。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转化成求知和学习的推动力,从而提高数学效率呢?培养兴趣的方法很多,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主要从如下几方面去着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喜闻乐见的 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活动,教育学生运用学到的抽象 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的是身临其境, 从而引起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极大关注,在不知觉中迸发出学习兴趣的火花,让学习数学兴趣的星星之火,最终成为燎原之势,这正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记得在学习“认识人民币”章节内容时,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情境的: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买东西。于是把讲台临时变成了商品展示台,分别出示面值为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等人民币,让学生上台展示买东西的情境。就在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设计中,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上台与老师互动买 东西,在有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初步认识了人民币,既让课堂增添 了生活的气息,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生活中,从而在热爱生 活中去热爱数学,使他们在学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更多的接触、经 历有关情境、实例、去感受、去体验,从而培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 趣。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持久性差,如果教师采用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把学习变成典型的被动学习, 造成学习兴趣的丧失,可谓得不偿失。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 成为“演说家”,应该具有魔术师般千变万化的能力,能根据不同的 教学内容、任务、学生实际、认知结构,灵活多样地采用不同的教学 方法,创造有趣的氛围来适应和满足小学生的儿童天性,培养学习数 学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四边形”时,是这样设计的:“老师这儿有份礼物要送给你们,大家先猜猜是什么礼物?”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把小手单得高高的,纷纷猜测礼物:“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彩纸……”每一个学生都完全进入到教师设计的猜礼物游戏教学情境中,打开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闸门,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接着我又让学生上台将礼物进行分类,因势利导引出四边形的概念。进而又用方格纸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画四边形:用纸片通过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小组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成为了真正意义上读书的小主人。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把枯燥乏味的“认识四边形”变成了一种游戏,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教具、多媒体资源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年龄特点与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和逻辑严密的特点,就决定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艰难性,尤其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点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欠缺主动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如何去掌控课堂教学,就显得异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能把这些内容给教活,变抽象为具体,直观。我在教学中就很好地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教具、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让原本死板乏味的知识点变成了形象可感,生动有趣的直观效果图,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讲到有关“轴对称”时,这是个学生较难理解的抽象概念, 我就采用多媒体放映各种轴对称图形的幻灯片,有建筑、图案、鲜花等,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从视觉形象中感知到了轴对称图形的美,从而把抽 象的“轴对称”概念,化抽象文字理解为具体直观的图形理解,收到 了预期的效果。再比如教授有关“周长”这个概念时,同样很抽象不 容易理解,我也借鉴了教学“轴对称”的经验,先不忙着文字书面的 理解,而是利用多媒体幻灯片首先展示了一只七星瓢虫沿着各种图形 的边运动一圈的画面,学生就这样通过视频效果图直接地理解了“周 长”这个抽象概念,知识点讲解时,能弥补其不足,达成声形并茂、 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不仅带给学生视觉感性的审美,集中了小 学生容易分收的注意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探究学习数学的 浓厚兴趣,可谓一举两得,创造了教与学的“双赢”。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 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孩子们才能走出数 学苦旅的沙漠,注入给他们的更多的是兴趣的甘泉,从而进发出数学 的智慧灵感火花,让他们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八仙过海,各品神通,做 到我学习,我快乐,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