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叶军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湖塘中心小学 312000
内容摘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采用直观的教具学具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进入直观教学所创设的情景之中,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思考,为学生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数学生活经验.
关键词:巧用 深入 激活 经历
引言:
课堂教学中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具学具,可以使数学教学变得更具体、更生动、更直观。下面笔者便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巧用小手,让“互相”更深入
孩子们的小手是笔者经常用到的学具之一。比如学生在记忆平行线、垂线的时候,让学生用小手边笔划边想;在教室里找平行线和垂线时,让学生用小手边笔划边说。下面是笔者在进行课前预热时的一个片段:
师:老师和四(3)班的小朋友是好朋友了,咱们互相握个手吧!(与一学生握手),那怎样握才叫互相握手呢?
生:应该要你握住我的手,我握住你的手,才叫互相握手!
师:这位小朋友说得真好,互相握手,必须是两个人以上彼此握住才叫互相握手!那请同桌的小朋友互相握个手吧!
学生在互相握手的体验中,深刻的体会到“互相”二字的含义——必须是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同学握手才叫“互相”握手。为教师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架设了知识链接的桥梁。
二、巧用三角板,激活对“角”的认知
在本节课中,我多次用到三角板这一学具。如用三角板的直角来验证两条直线是否成直角,用三角板来验证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在三角板中寻找互相垂直的现象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课前我利用三角板,激活了学生对“角”的大小的原有认知。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手里握着的是什么?
生:三角板。
师:想一想老师为什么握在这里(三角板的直角处)。
生1:因为老师的三角板上边一条边有刻度(斜边),量起来方便一点。
生2:因为上边两个角的度数是一样的。
师:刚才有学生说到了度数,你能说一说,这两个角我们把它叫做什么角吗?
生2:叫做锐角。
师:真不错,那么什么是锐角?
生3: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
师:谁知道老师握着的这个角是什么角,它又是几度?
生4:老师握着的这个角叫做直角,它有90度。
师:好的!再考考你,除了这两个角,我们还学过什么角?
生5:我们还学过钝角,它比90度要大,比180度要小。
师:小朋友们,拿起你们的小手,在空中画一个钝角。
“为什么要这样握?”我想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答案应该是不唯一的。关键是老师手上握的角与其他两个角有所区别,也就是角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从而激活学生对角的大小的认知,在不知不觉中复习了锐角、直角、钝角的定义,避免了单调的复习,减轻了学生的思维负担,更为新课的教学作好了的辅垫。
三、巧用小棒,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习平行与垂直,那么小棒这个学具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看你有没有合理有效的使用它,让小棒发挥它在学习这一知识的最大效用。
师:看看老师利用三角板在黑板上画了什么?
生:一条直线。
师:它有什么特点?
生:它是笔直的,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师:(标上字母a)这是一条直线a,如果在黑板上再画一条直线b,想像一下,可以怎么画?
师:如果我们把小朋友们手上的小棒想像成直线,请你在桌子上摆一摆,然后把它画下来。
(学生拿出小棒摆,并把它画在白纸上)
老师拿出两根磁力棒,通过旋转,一一呈现学生的画法,并把它准备好的四种关系,用白纸贴在黑板上。
师:仔细观察这四种位置关系有什么特点?
生:1和2两条直线相互交叉,3和4两条直线不交叉。、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1和2两条直线相互交叉,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相交。那么不相互交叉就叫做……(不相交)
教师板书“不相交”“相交”,并把1、2放在不相交一类,3和4放在相交一类。
师:相交的两种情况小朋友们是不是都认同?(生:是)那么不相交的这两种情况呢?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想法?
生: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所以我认为第三种情况如果把直线延长的话,它们就相交了。
师:我们把它延长试试看。
师把第三条情况的两条直线向小口方向延长后相交了。
师:看来,第三种情况也应该属于……(生:相交)。
很多课例在这一环节上都是利用激趣式的导入,如两支铅笔,掉到地上,想像一下会形成怎样的位置关系,把它画下来。也许在学生情绪的激发这一层面上有它的优势,但我认为,缺少了非常重要的一环,那就是学生的亲身体验。而我恰恰是把握了这一点,努力让学生在体验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巧用长方体,化无形为有形
在学习平行线的定义时,学生对于“在同一平面内”比较难以理解,这时候,巧妙地利用一个长方体,可以较好的突破这一难点。
师拿出一个长方体
师:你能在这个长方体当中找到平行线吗?
生一一的找出来!
师在长方体的同一面放上两条相交的磁条!
师:如果我们把这两条磁条想像成直线,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吗?
生:不平行!
师:那怎样才能使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呢?
生上台,通过旋转,使两条直线平行。
师:现在平行了吗?为什么?
生:平行了,因为这两条直线不相交。
师:说得有道理,这位同学学得真不错。那么这样的两条直线,有没有相交。无限延长会不会相交?
老师把两条磁条放在不同平面的不同方向上。(前面的左右方向,上面的前后方向)
生:这两条直线永远也不会相交。
师:虽然它们不相交,但数学上这种情况我们就不把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了。看来我们在认识平行线的时候还应该在前面加一句话:……
生:在同一平面内
如果不借用长方体来谈不同的平面,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如空中楼阁,无从着手。而长方体六个面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本节课,巧妙的把“无形”的不同平面转化在“有形”的长方体的六个面当中来解决,更有利学生对于“必须在同一平面内的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才叫做平行线”的理解。
本节课,利用小手、三角板、小棒、长方体等学具,让学生通过握一握、量一量、摆一摆、折一折、比一比等操作活动,充分体验了平行与垂直的现象,更可贵的是给学生思维发展带去了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韦芳英.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运用学具教学的效率[J].课程教育研宄,2012 (5): 49-50.?
2.董利红.让智慧在学生指尖舞动——小学数学学具的选择与操作策略[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3):27-27.?
3霍穗姗.巧用学具优化小学数学课堂[J].中国教师,2014(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