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抑郁症患者中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期   作者:谢小田 吴琳
[导读] 探究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谢小田  吴琳
        武汉市优抚医院 武汉市江汉区 430000
        【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抑郁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并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34例),观察组行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34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情况。结果:从SRSS、HAMD评分情况来看,均观察组患者情况好于对照组患者情况,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模式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其抑郁程度,使其处于愉悦状态,效果理想。
        【关键词】抑郁症;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护理效果
        抑郁症是一种高发精神类疾病,又称抑郁性障碍。该疾病发病时间大约持续2周,易反复发作,具有较高的治疗难度[1]。如果不及时对抑郁症患者病情进行干预,会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诸多专家学者认为,应在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加以科学护理方式进行辅助[2]。本文则针对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模式在抑郁症中的护理效果进行探究。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研究对象为68例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依照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19例,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35.49±3.28)岁。观察组中,男性13例,女性21例,年龄21-44岁,平均年龄(35.52±3.1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研究在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与监督下进行。患者与其家属在了解研究内容的情况下,自愿参加,排除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遵医嘱给予患者抗抑郁药物,并定期组织文娱活动。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具体如下:(1)若患者情绪低沉,可播放《克罗地亚狂想曲》、《喜洋洋》、《小苹果》等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旋律鲜明的音乐;若患者存在失眠情况,可以播放《春江花月夜》、《小夜曲》、《夜的钢琴曲》等节奏平缓、旋律温柔、安神镇静的音乐;如果患者忧郁消沉,可以播放《蓝色多瑙河》、《蓝色狂想曲》、《满江红》等旋律稍明快、节奏活泼、速度平稳的音乐。(2)此外,需要注意播放音乐时的环境,应保持病房光纤柔和,而且需要做好房间的隔音降噪措施。并嘱咐患者闭眼,保持放松状态。护理人员同时应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判断其是否喜欢播放的曲目。乐曲音量应控制在70dB左右为最佳,曲目可每天播放3次,每次时间控制在10min左右。(3)音乐播放完毕后,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定,从而进行后续干预方案得调整。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S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情况。SSRS评分高者为佳,HAMD评分低者为佳。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以P=0.05为标准,P<0.05,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SRSS与HAMD评分情况,均较对照组患者情况理想,差异显著,P<0.05。详细如表1:

        3 讨论
        虽然抑郁症在近年来发病率较高,但其具体发病原因并不明确。据相关研究表明,该疾病的产生与患者遗传基因、环境因素等联系密切。抑郁症患者常表现出情绪低落、认知功能减退、意志活动减退、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情况,甚至会存在自杀倾向[3]。为减少该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应尽早确诊并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干预。经研究表明,对抑郁症患者进行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是有利于其病情缓解与控制的[4]。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个性化音乐护理,可发现该组患者的SRSS评分与HAMD评分情况均优于使用常规护理方式干预的对照组患者。音乐与我们的语言相似,但是又存在一定差异性,能够实现连接人们意识与无意识、现实与非现实的作用,从而使人体各个系统产生不同生理反应。大脑皮层对于音乐较为敏感,音乐地刺激可以活跃大脑皮层神经,使其保持为一种良好活跃状态。个性化音乐护理措施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将音乐与心理学、医学相结合,患者的下丘脑与其边缘系统等主管人体情绪的中枢,在听觉作用下,调节患者情绪体验与情绪行为,并改善其内脏功能与内分泌情况,实现情绪缓解[5]。这种护理方式不仅可以使音乐发挥出它的艺术欣赏价值,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情况,促使患者病情恢复加速。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个性化音乐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为其选取合适的音乐曲目,并在播放时注意观察患者面部表情等。而且需要在音乐播放后,与其进行沟通交流,正确评估其心理状态,便于对后续护理方案进行优化调整。
        综上所述,采取个性化音乐护理措施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SSRS评分与HAMD评分情况,实现不良情绪地缓解,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安全性与可行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徐萍, 赵丽晶, 陈莹莹,等. 音乐治疗在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20, 023(003):316-320.
        [2]王雅俊, 郭艳, 马会玲. 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贵州医药, 2020, 044(004):653-654.
        [3]周雅雅. 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 医学美学美容, 2018, 027(001):63-64.
        [4]卢柳青. 探讨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医疗, 2018, 037(013):130-132,178.
        [5]蒋继红. 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在抑郁症中的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 035(005):165-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