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锦静
(广西来宾市第八中学 546100)
摘要:整本书阅读是新课程改革以后高中语文中新增加的一项教学要求,与传统的语文课文教学相比,整本书阅读存在着篇幅长、内容复杂、逻辑强等特点,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促使整本书阅读教学更好得到的开展。本篇文章主要围绕“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探索,旨在寻找到促进高中阅读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可靠途径。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应用
前言:思维导图最早于上世纪70年代由一位英国学者提出,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将复杂的信息简化成容易记忆的图表形式,让人们对知识的学习更加高效。思维导图的思维方式十分契合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字数多、篇幅长、内容复杂,仅仅依靠机械的阅读记忆,很有可能看了前面忘记后面,阅读效果较差。
1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文章脉络
一般来说,学生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最大的难点在于故事情节的遗忘,一本书内有大量故事情节的描写,学生经常在读到后面时忘记前面的内容,这导致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都不高。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文章脉络梳理,通过直观的脉络结构图,学生对整个故事的大致内容一目了然,即使学生对一些地方有所遗忘,也能通过思维导图上的提示词语顺利回忆起来,这种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学生对于阅读也更加充满积极性。例如,在进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梳理作品内容主线,以四大家族贾家、史家、王家、薛家为中心向外进行发散,将书中所有主线人物都串联起来,再继续发散每个主要人物发生的主要故事,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就能大概了解整个红楼梦讲述了什么,在学生对故事阅读产生兴趣后,教师再借助多媒体为学生讲解本书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出本书对封建社会黑暗制度的抨击,学生在掌握了文章整体脉络,把握文章内涵后,再进行故事阅读,就能够理解的更加深刻透彻,阅读质量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2借助思维导图建立阅读思维框架
在整本书阅读中借助思维导图来帮助记忆和理解,能够将整个故事的人物关系、时间线、内在逻辑等,全部清晰的展示在思维导图中,并通过核心词汇将所有的内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思维导图对于整本书阅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帮组作用,教师要善于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充分融入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阅读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要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就要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实用的阅读方法,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不断提升。再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来构建阅读思维框架,通过思维框架来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记忆,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容以及人物性格的理解。
在引导学生自己制作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从小处开始练习思维导图,在阅读完一个章节后可以把这一节的关键点都列举出来,在列举了几个小思维导图后,将他们合并成一个大的思维导图。经过这种长期有意识的练习,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绘制就能够达到炉火纯青、驾轻就熟的程度。例如,在进行《雷雨》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本书作为一本话剧文本,语言表达与艺术表现都十分有特色,书中每个人物的性格都十分立体饱满,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每个章节出把人物的神态动作、内心活动都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后面进行汇总时,学生就会发现在不同的场景中同一个人物能够有如此之多的表现形式,不得不惊叹于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对人物性格有了全面立体的了解以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加理性,对文中各种细节的把握也更加精准,学生的阅读思维与逻辑思维在对文章的阅读与思考中,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3借助思维导图进行阅读后的总结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除了要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外,还需要培养学生有效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进行阅读后的总结与点评,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总结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高中语文教材中指定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书目或是推荐的阅读书目,都具有较强的人文性,这些作品都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记录,在学生完成整体的思维导图绘制后,教师鼓励学生在这些好词好句旁边写下自己对文字的感想,通过这种收录、分析、整理的方式,学生的思想也深受文学作品影响,对作品内容展开更多发散性的联想,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在联想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例如,在进行《老人与海》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喜欢的语句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下来,同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随后教师请学生们在班级中分析自己的阅读体会与感想,并在师生讨论的环节向学生提问,故事的最后,老人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呢?学生在之前摘抄和分析的过程中,对整个故事进行了深入思考,教师的提问能够引发学生热烈的讨论,学生的思维在讨论的过程中更加活跃,发散思维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结束语:
整本书阅读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后高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全新尝试,这种教学类型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将思维导图与整本书阅读教学有效结合起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阅读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的文学素养与综合素养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丁美香.扎根阅读土壤 提高语文素养——高中语文课程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82):19-20.
[2]薛文竹. 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3]王雪婷.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课外语文,2019(07):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