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初中数学培优补差工作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李红莉
[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调整以适应新课改的变革

         李红莉
         山西省洪洞县第二中学校  0416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调整以适应新课改的变革,初中优差生之间最大的差异不是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问题,而是学生自身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培优主要是将学优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升到一个新层次,帮助他们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补差是指针对学困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采取相对应的策略,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较高的热情和参与度。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优补差;工作措施
引言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当自觉承担起培优补差的任务,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完成具体的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对如何做好初中数学培优补差工作作论述,详情如下。
1遵循新课程理念,备熟教材,备实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一贯倡导的核心理念,初中数学教学及其课堂教学提问应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展开。要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教师必须以遵循新课程理念为教学准则,课前备熟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全面掌握教材编排体系,对教学内容涉及的重点、难点分析透彻。教师要明确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以深入到学生中间和长期的观察、访谈为路径,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了如指掌,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只有将课标、教材和学生的研究融会贯通,才能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提问,有针对性地落实课堂教学提问,恰当地把握课堂教学提问的难易度。如对于相对浅显的基础性问题,提问形式为“××××是什么?××××怎么样?”对于围绕教学内容的拓展性问题,用“你的判断是什么?你是怎么分析的?”提问;而对于基于教学重难点的探究性问题,就应该设置若干引导性提问,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分析、讨论。使得培优补差工作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进行。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问,引领学生能动学习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中,教师是主导者,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问设计在引领学生能动地学习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应该说: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问设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问的内容和形式,包括提问与教学目的的一致性、提问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针对性、提问与学生心理特点的对应性、提问与学生接受能力的适合性。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一节时,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不同,设计如下分层次提问:①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你能举几个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例子吗?③说出平行四边形对边和对角的关系。④是否可以分析一下平行四边形的其他性质?这样提出呈现一定的梯度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在教师不断地启发下能动学习、逐层推进。二是提问的时机。判定课堂教学提问是否有效,不仅要看提问的内容设计,也要看提问选择的时机。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应变力,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在提问时机上,准确判定学生认知的准备是否充分、内心的探索欲望是否强烈、提问是否能够恰好对应学生的思维“盲区”。力求问题的出示时间恰到好处,避免提问过早,学生认知基础薄弱,造成欲速则不达;提问过迟,错过了学生的思维高潮,出现“马后炮”现象。


3明确培优补差教学目标
         由于培优补差工作的进行要求教师不仅考虑到教学内容本身,还要将学优生的能力提升与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明确培优补差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学优生需要提升的具体方面和学困生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然后将之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由于数学课堂主要以简单知识讲解和题目分析为主,教师应该根据学优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差异,确保他们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讲解基础数学知识时,充分照顾到学困生的理解能力,保证班级内的全体学生都能理解这些内容,在组织例题分析时,对于难度较小的题目,重点提升差生的掌握,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要重点观察学优生的反应,对其进行拔高训练。
4组织学习经验交流活动
         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会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优生取得较好成绩的原因与其学习方法得当有关,学困生学习情况难以改善也与其学习方法不够科学有关。为了促进培优补差工作的有效进行,组织学习经验交流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一种方法,在学优生讲解自己学习经验时,学困生能够将自己的学习方法与之比较,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进一步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自我。对于学优生自身来说,每一个学优生的学习方法也是不同的,听别人讲解的过程也是自己查缺补漏的过程,并可以在进一步的学习过程中解决自身已经存在的学习问题。
5充分重视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善于思考只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依然十分重要,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一是数学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认真挑选习题,选择有价值的习题强化学生解题思路和条理清晰训练,强化学生的逻辑性、条理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步骤地分析和解决问题,避免杂乱无章,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要先从局部入手,找到问题主干,然后再把握整体,对主干进行补充修饰,进而通过分析迅速找到解题方法。二是加强对学生思维严谨性的培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运用到的每一个公式必须正确,切忌张冠李戴,所用公式须有正式来源,不能凭空臆造。使用到的数学定理需要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并加以分析,不能超出定理涵盖范围,要符合使用的先决条件。加强思维严谨训练同样需要教师布置有用的课后习题,通过学生在做习题过程中所暴露出的思维错误和严谨程度,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加以指导、改进。三是注意拓展学生解题思路的广度,教师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要求学生以不同的视角分析问题、以多种思路解决问题,不仅仅要做到一题多解,还要做到举一反三。
6构建微课
         微课是利用数字化手段、以视频为课堂的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所讲述的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知识点理解得不是很透彻,很多时候这种模棱两可的认知会导致学生的知识点连接不成一张网、数学学习不扎实。微课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这种困惑。对学生而言,微课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学习。对教师而言,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帮助教师完善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可以将知识点进行细分和归类,也能通过课堂进行反思,认知到自己的教学缺陷并及时作出调整。
结语
总而言之,考虑到优差生之间在学习经验、学习效率方面的差异,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通过组织经验交流会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1]李晓云.浅析如何做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中),2018(7).
[2]柳绪论.关于初中数学“培优辅差”有效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5).
[3]赖家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探究[J].文理导航,2019(5):30.
[4]卢兴益.探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2):85-86.
[5]蔡宏心.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提问[J].数学教学通讯,2020(02):23-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