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国 张发林
会东县嘎吉镇中心校,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615203
摘要:计算教学贯穿着小学数学的始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最主要内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数学成绩的高低,因此,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小学生数学计算中常见的问题,总结了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
1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理解
①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能力。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计算能力,能够保证学生的计算有一个正确的结果,从而可以保证学生有较强的成就动机,而成就动机就会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对于数学不言而喻,数学学科的学习对象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两者之间的矛盾很容易体现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下降上。因此计算能力的培养,说的远一点,就是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这种基础性不可忽视。
②计算能力体现了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高低。通常我们认为,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在计算得是否正确、迅速和灵活等方面,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对、快、巧。这实际上是从计算技巧的角度来认识的,但是技巧不仅仅是技巧,技巧还反映着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高低。小学数学中有着大量的计算,对应着大量的计算法则,因此说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高低,实际上也就是说小学生理解这些数学计算法则能力的高低。
③计算能力对应着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通过对计算能力强弱不同的学生的比较,可以发现对、快、巧与错、慢、拙体现在不同学生的身上,就显示出这些学生学习品质的不同。前者对计算法则领悟能力强,后者则弱;前者善于总结规律,而后者只善于模仿;前者能够适应各种变化,而后者往往距离与教师所讲过的例子。
有了这三点理解,那在寻找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探究中,就更容易寻找到行之有效的思路。
2小学生计算出错原因分析
2.1基础公式不熟练
基础公式是进行正确计算的前提,很多学生因为基础公式记忆不熟练,在计算中就出现千奇百怪的错误。例如:(12+0.4)×5这道题,很多学生就会做成12+0.4×5或者12×5+0.4,这道题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简便计算,就是因为公式不熟练,才会出现类似错误。还有极个别学生背诵的就是错误的口诀。曾经有一个学生,计算几乎全错,经过细致的观察我才发现,他口中背出来的口诀是“四七三十二”。
2.2没有良好的学习、计算习惯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计算错误是因为粗心大意抄错题目,有些抄错答案,还有个别学生书写乱,数字写得不规范,“1”写成“7”,“0”写成“6”,看错数字,导致出错。还有一些学生一看到是计算题,只一味地求快,没有认真地列竖式、检查,而这一部分学生往往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
2.3对简便计算算理混淆不清
小学阶段我们接触到的简便计算类型除了有公式可循的加法和乘法,还有一些涉及减法和除法,这就让一些学生将不同类型的简便运算混淆在一起。还有一些本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的题目,学生也想用简便方法计算,计算结果自然不对。例如:9.9×7.5-1.3,有些学生做成了9.9×(7.5-1.3),改变了运算顺序,结果肯定不对。
3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3.1培养学生计算兴趣
小学作为学习的初始阶段,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时期。在此阶段,学生学习计算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故首要的是激发他们的计算兴趣。在题海中重复地进行大量的计算练习是枯燥无味的,而学生多定力不佳,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更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计算练习之中。微课教学是一种通过播放简短的教学视频,让学生们针对性地学习某一重难点内容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此,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如,在学习加减法时,播放超市购物的动画视频,能让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不自觉地跟着视频演算计算题,促进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和应用。若要维持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还需要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组建数个计算小分队,组织他们按组分析和讨论某一计算技巧或开展小组间计算比赛,并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小组进行奖励,能够极大地培养学生学习和参与计算的兴趣。
3.2灵活应用简便方法
简便计算在计算题中出现较多,大部分同学在计算题中都会做,但是当同样的式子在其他题目中出现时,少部分学生就想不到用简便方法,这就是对简便运算不能灵活应用。
例如学校要给学生定143套校服,一件上衣为112元,一条裤子88元,那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呢?有些学生列式为143×112+143×88,可能会按照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顺序计算,两个乘法算式都是需要笔算的,比较费力。但是如果能把列出的算式运用乘法分配律写成143×(112+88),那计算就相当简单,括号里相加为200,最后乘积为28600。再如对于47+66+53这个计算,放在解决问题中:元旦到了,小红第一天练了47个大字,第二天练了66个大字,第三天练了53个大字,小红这三天一共练了多少个大字?学生很快列出了式子:47+66+53,然后按照从左往右的计算顺序把答案计算出来,用简便方法的学生很少。所以要让学生体会简便方法的价值,做到所有的计算能简便尽量简便。
3.3加强口算练习
心算口算作为一种计算方式,学生能够做到口算数学计算题,也是计算能力有效提高的表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心算口算也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教学措施。为了锻炼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口算能力,教师应当让学生熟悉一些特殊数字的计算,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并在平时生活中加强自己的口算练习,多思考有利于提高口算的速度。在锻炼学生口算乘法计算时,教师应当要求学生熟练的背诵九九乘法表,不仅要在乘法表的数字顺序正常情况下快速反应出结果,还要在数字互换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快速的反应出计算结果。例如:教师在数学计算教学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中,练习乘法计算时,教师说出6×7,学生能够快速说出42的答案,然后教师说出8×6,学生迟疑过后说出48。如果教师说出的数字顺序是6×8,学生就会快速说出正确答案。在加强学生的加减法计算练习时,有的学生喜欢直接在脑海中形成常规化计算过程,还有的学生则有自己的方法得出计算答案。如教师说出27+25=?,正常计算过程是计算7+5=12然后进一位的方法。有的学生会将27拆分成25+2,这样就可以换算成25+25+2=52的答案。其实哪种方法都是可取的,只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口算计算方法。
3.4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
及时检查验算,找出其中的错误,才能“亡羊补牢”。我要求学生竖式计算的题目,算完后换一种方法再算一遍;脱式计算的题目,算完后再重新检查每一步的计算方法、计算过程;方程将算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看等式左右两边是否相等;保证每一道计算题至少算两遍,做到准确无误。
4结束语
总之,计算作为小学数学中最重要的知识板块,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学生对计算不感兴趣或计算能力弱,必定影响整个数学学习。因此,需创新教学方式,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对计算知识的领会和掌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良好计算习惯,加强学生日常计算训练,从而促进学生计算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白小娟,高丽.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实证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0):186-187.
[2]李秀琼.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01):137.
[3]傅凌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