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蒋新华
[导读] 初中数学作为小学数学基础学习阶段转向高等数学教育的过程,

         蒋新华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97中学(金英外国语学校) 830022
         摘要:初中数学作为小学数学基础学习阶段转向高等数学教育的过程,随着新课程背景的逐渐教改,国家越发的重视初中数学的重要程度,现阶段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全面性掌握新的初中教学模式,提高整体数学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打好基础,并且掌握相关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思维。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有效性
         引言:
         初中数学教育学习阶段对于学生来讲,不仅是小学数学基础阶段逐渐增加难度的一个过程,而且整个初中数学教学重点是在教师如何让学生理解数学重点知识,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同时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是注重考查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修改自己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一步加强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效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相关能力。
         一、传统初中数学教学的缺点
         传统初中数学教育是中国教育模仿西方教育所做出来的教学模式,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不难发现其中有很多缺点。
         (一)教学模式枯燥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主要是以老师灌输式教育为主,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相关内容进行照本宣读,简要地把相关知识写在黑板上,或者讲给学生们听,学生只能被动地去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相当理论化,没有相关的实践以及足够的理解程度,是很难将教师所讲的知识点完全的掌握,加之现阶段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不足,教师没有办法了解到学生是掌握当前知识点,学生也不敢提问,对于所讲知识点不理解的地方越多,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课程就愈感到枯燥,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从而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堂教育缺乏创新性
         现阶段大部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都遵循着传统的教育方式,而传统教育缺点十分明显,就是毫无创新,科技如此发达的这个时代,学生接受新东西的理解能力越来越强,也越来越喜欢创新的东西,所以说教师在整体觉中如果没有创新性的话,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没有感到挑战感,成就感。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课、练习、考试,重复如此过程,学生将会逐渐失去学习的热情。
         二、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已经成为当下初中数学教师们所关心的重要问题,有的教师会结合自己相关的教学经验做教学方法的修改,但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可参照的实例,故本文提供相关几个例子,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做相应的教学模式改变,以达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来讲,想要其配合教师达到提升数学课堂教具有效性的最主要办法就是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自主地投入到数学的相关学习中,才能让学生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快速地掌握教师所讲的知识要点,而且如果有相应的兴趣,学习起来也不会感到枯燥。
         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几何图形》这节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一改过去直接在黑板上或者照本宣读的为学生讲课的模式,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等相关物品,为同学们展示立几何图形的相关实例,比如正方体、长方体、圆锥、圆球等三维立体模型,通过让学生上讲台拖动这些模型,让他们了解到几何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于相关几何学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相关三维立体模型,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划分学生小组开展讨论
         教师通过对学生们进行相应的小组划分,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从而得出相应的答案,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团体之间相互竞争,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学习别人学习方法中的优秀的思考能力,改掉自己坏的学习习惯,相比较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更加的容易让学生接受。
         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下册第六章《实数》中,教师可向学生进行提问:“为什么根号二不是有理数?”让学生进行相关思考与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内部的讨论以及得出答案,然后再让小组内部推荐学生来进行问题作答,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能让学生在数学过程中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老师与学生间相互沟通
         教师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相互帮助的关系,通过提高整体的沟通以及效率,这样有利于教师开展相关的课堂活动,学生也更加的外向,有利于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主动向老师进行提问。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平行线及判定》的过程中,教师可先将平行判定的一些性质以及判断条件做相关的教学,然后考察学生掌握的能力,在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做相关的要求:让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可向教师进行询问,教师在临下课前会进行相关的抽查,掌握能力越好的同学就会得到相应的奖励,通过这种奖励式教学,以及让学生主动与老师进行相关的沟通,不懂就问,能够提升学生的勇气,同时也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三、总结语
         课程教改对于初中学习有效性做出了相关的要求,教师也应该遵循相关要求,对自己教学方式作具体相关改变,这样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让学生通过教育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芳妃.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下一代, 2020, 000(004):P.1-1.
[2]张玉轮[1]. 方式新则效能升——探析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 000(001):P.87-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