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彩霞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人民医院 河南南阳474250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护理效果。方法:根据随机分组法对74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分组探究,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分得37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气道护理,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术后出血、黏膜损伤、呼吸道阻塞发生率较对照组均降低,观察组肺部感染、堵管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减少,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研究结果发现,通过综合气道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堵管时间,加快机体恢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护理
重症颅脑外伤在临床中属于脑部疾病,因病情发展快,术后多数患者出现咳嗽、吞咽发射减弱、无法自主排出分泌物,甚至严重患者出现昏迷。临床常通过手术切开气管消除呼吸道梗阻[1]。但是,气管切开手术对缓和机体创伤较大,且术后伴有不同并发症,如皮下气肿、气胸以及出血等,所以治疗期间需结合有效护理干预,提高疗效及安全性,改善生活质量。本文深入分析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护理效果[2]。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分组法对74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分组探究,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分得37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气道护理。对照组男女例数相差1例,差异不明显,分别为18、19例;年龄区间为>20,<79岁,平均(49.58±8.21)岁。观察组男女例数相差3例,分别为17、20例;年龄区间为>23,<85岁,平均(54.79±6.13)岁。因一般资料无差异,本文不做详细比较分析(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术后出血情况,并对创面进行消毒,同时做好口腔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气道护理:①吸痰护理:若患者血氧饱和度降低或咽喉部位有痰鸣音,需对患者及时吸痰,吸痰管直径不能大于套管内径,每次吸痰时间不能大于15 s。吸痰期间需高浓度给氧,10 L/3min,若患者紧闭牙关,由两名医护人员分别托住患者下颌与咽喉部位。②气道湿化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期间需使用脱水剂,器官黏膜上皮细胞极易脱水,易形成痰痂堵塞插管,可在气管中滴入20 mg蛋白酶,并插入输液器,剪掉头皮针端,插入内套管,滴速保持在每分钟10滴左右。在吸痰前后可滴入5 mL微量泵。在气管套管口中覆盖生理盐水纱布,并定时更换,同时还可将湿化罩套于气管切开套管口,在此期间确保湿化罩潮湿。导管外套管系带应做手术结,确保其松紧度,若套管放置时间延长,需对外套管进行更换。③肺清扫护理:医护人员需对患者进行肺部清扫,2次/d,在气管切开套管口注入生理盐水,使用适度力道叩击患者背部,同时进行吸痰。④增强机体抵抗力: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疾病情况制定饮食计划,增强自身抵抗力,多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多采用胃肠道营养,通过胃管鼻饲方式进食,若出现吞咽反射,应及时将胃管拔出。⑤用药护理:患者在治疗期间,医护人员需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避免出现滥用情况,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对患者进行用药调节,以此达到治疗目的。
1.3观察指标
①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术后出血、黏膜损伤、呼吸道阻塞。②分析两组肺部感染、堵管时间、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把此次研究的患者病例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定量资料的检验是t,以表示,定性资料通过X2进行检验,以(%、n)表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后,观察组术后出血、黏膜损伤、呼吸道阻塞发生率较对照组均降低,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1。
.png)
3 讨论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临床治疗主要以气管切开治疗为主,可显著提高自主呼吸功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同时因脑外伤患者机体抵抗力差,致使吞咽功能降低,导致误吸发生率增加,致使肺部感染率增加,因手术创面暴露时间长,易使创面感染病原菌,因此采用综合气道护理至关重要,护理效果显著[3]。在护理期间能够对呼吸失常与并发症显著改善,同时可明显降低创面感染率。
综合气道护理干预可对患者从术前、术中、术后全方位护理,可为患者治疗提供充足时间。同时通过该护理模式可对气道生理功能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出现气道分泌物结痂、气道干燥等情况,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机体康复[4]。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术后出血、黏膜损伤、呼吸道阻塞发生率较对照组均降低,观察组肺部感染、堵管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减少,表明综合气道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加快机体恢复时间。主要是因医护人员在护理时,密切监视呼吸情况,同时定时为患者翻身叩背,同时对患者进行定期换药,可避免创口感染[5]。医护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干预,确保口腔清洁。通过对患者进行肺部清扫护理与用药护理,能够明显提高肺功能,同时可确保患者使用药物的合理性,有利于并发症的有效减少[6]。
综上所述,对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给予综合气道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缩短堵管时间,加快机体恢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张玉霞, 郭西良, 张圣邦,等. 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效果[J]. 安徽医学, 2016, 37(1):106-108.
[2]陆殿霞.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004):49-50.
[3]秦智伟. 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J]. 山西医药杂志, 2018, 47(09):101-102.
[4]唐雪芬. 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不佳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 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4(005):892-893.
[5]陈静波, 周翔.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呼吸道的护理[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 16(003):479-480.
[6]吴颖, 刘淑红, 刘亚晶,等. 氨溴索辅助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对颅脑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后相关指标的影响[J]. 中国药房, 2016, 27(33):4644-4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