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作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席杰
[导读] 新课程标准提出“自主、合作、探究”三维一体的教学方式。

         席杰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开边中学  744515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自主、合作、探究”三维一体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希望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展开,以探究学习为目的,以自主学习为内涵。在合作学习这一重要视角下,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科学有效将合作学习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安排,贯彻落实合作学习的育人功效。本文即首先分析这一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其次分析其中常见的问题,最后结合问题提出相应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合作学习视角;小学语文教学
         引言:
         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并不少见,是非常不错的教学展开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普遍表现的更有兴趣,相互之间还能够通过交流、合作、竞争等促进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长期的合作学习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教师如果不能有效应用合作学习,不仅功效降低甚至带来负面作用,需重视起来才行。
         一、重要性
         1.调动学生情绪:这种学习的形式更加轻松,更加有趣,实践反应,相较于严肃、严格、枯燥的普通课堂教学来说,学生在这种学习中普遍表现的更加兴奋,更加积极,可以说合作学习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提升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2.合作完成,相互借鉴:开展合作学习,改变传统单人孤岛式学习,学生在合作完成的过程中,能够借鉴参考其他学生的思考和见解,通过思辨和交流加以探讨,每个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有错改错,无错优化,同时学习别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优点和长处,不仅提升学习有效性,也提升学习能力[1]。
         3.竞争促进学习:在合作学习中也可以开展竞争,合作学习小组之内各成员会有所竞争,小组之间也可以开展竞争,看哪个小组的学习表现较好,学生之间通过竞争力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二、常见问题
         1.未能有效分组:在小组合作中提倡科学有效分组,每个小组中学生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合作或竞争才更有效,未能有效分组会造成诸多后果,比如小组内凝聚力不足,各学各的,丧失合作学习的意义,比如小组内以及小组外不能构成竞争关系,影响合作学习的质量。
         2.没有体现独立性和自主性:尽管在开展合作学习,但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仍是每个个体,在交流探讨中,每个学生需要有自己的看法,在协作完成中,每个学生需要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如果合作学习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很容易造成学习较差的学生随大流,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3.学生自主完成和教师科学引导的关系:学生自主完成和教师科学引导是两个方向、互相影响的变量,教师需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但同时也必然需要一定的引导,教师需要把握其中尺度,而问题就是一些教师把握尺度不足。
         三、对策和建议
         (一)有效分组
         1.有效分组的原则:在开展合作学习中,有效分组是非常必要的,有效分组的原则是整体性和差异性,整体性指的是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保持每个小组人数均等,整体实力均等,差异性指的是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在分组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身上的差异性,因材分组。
         2.具体分组方法:这里提倡以合作学习难度来进行划分,如果是简单的、时间较短的合作学习,比如针对阅读教学中关键词汇探析的合作学习,则不需要太过麻烦,需要安排前后桌的学生4-6人混合成组即可。而如果是较为复杂的、需要时间较多的合作学习,比如长效合作习作,比如开展如情景剧表演、诗词朗诵教学活动等,则需要更加细致分组,遵循打乱分组、优差交融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中实例相对平衡,相互之间都有学习之处[2]。
         (二)体现自主性
         在合作学习中,如果是简单的交流探讨,则需要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学生在小组之间交换和分享自己的见解,相互之间思想碰撞,找出问题,合作学习才更有效果,而对于较复杂的协作完成,则需要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比如情境剧表演,每个学生扮演不用角色,有属于自己的台词,课文没有也可适当增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才能保障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这一点教师要重点注意,明确要求。
         (三)体现竞争性
         在合作学习中体现竞争性,既要在小组内体现竞争性,比如评选优秀表现个人,比如表演优秀学生来激发其他学生表现欲望,也要在小组之间体现竞争性,以每个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效果为基准,对表现良好的学习小组给予肯定和表扬,也可适当给予物质奖励,通过体现竞争性,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以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四)有效引导
         上文提到,让学生自主完成合作学习以及教师有效引导是两个相互影响的变量,如果太过让学生自主完成,学生的合作学习很容易偏离主题或者产生倦怠感,而教师太过要求,太过介入,又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或让合作学习的效果下降,因此教师需要理清自主完成和有效引导之间的关系才行。其次,也需要教师深入教材,精准定教,创设更有教育意义的问题或话题来引导。
         四、结束语
         在长期的实践中证明,合作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些教师未能明确合作学习的意义和开展方式,导致合作学习的效果不佳,本文指出了问题并结合问题给出了对策,希望能有帮助。
         参考文献
[1]陈莉.基于合作学习视觉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精品,2019,000(004):1-1.
[2]黄唯.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7,000(024):P.121-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