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吴海艳
[导读] 在高中阶段,语文课的阅读教学开展中运用主题教学的理念

         吴海艳
         唐山市第二十三中学 063021
         摘要:在高中阶段,语文课的阅读教学开展中运用主题教学的理念,能有效促进高中生语文阅读方面的提升,同时对于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也有很大的帮助。主题阅读是一种打造积极的课堂氛围、高效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主题阅读模式构建的策略,改善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形式及理念,促进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构建路径
引言
         高中阶段的学生面对着巨大的学习压力,教师需要找到适当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水平和语文成绩。在语文课的阅读教学中运用主题的中心思想,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的综合语文素养,阅读环节中,注重的是思想和心灵的碰撞。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主题阅读时,要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多个文本结合,充分融入课外阅读,能增添高中生的阅读体验,还能帮助高中生实现个性化发展,拓展知识积累量,这也是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提出的要求,对提升高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十分有帮助的。
1主题阅读能促进高中生的个性化发展
         高中语文教学主题阅读的开展,强调的是高中生的个人阅读体验,高中生可以在主题阅读时,感受到不同的文章理念,增强自身的阅读感受,总结出主题,随后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和同主题下不同内容的理解能力。教师在开展综合性主题阅读时,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选择,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阅读主题展示。高中生在高中阶段,已经对语文知识积累有了一定的掌握量,在了解古时文人的诗词后,能就此组织诗词展示的语文综合性活动,每人收集自己有感触的作品,在班级内互相探讨,或是在讲台上朗读,能促进高中生在主题阅读课堂中的个性化体验,从中还可以提升语文素养[1]。比如学习《乡土中国》课文中,还可以开展爱国类主题活动,结合这个主题,参与到主题阅读中,对培养高中生的阅读积极性是一种良好的启发。
2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2.1主题分类,明确阅读目标
         教师在进行主题阅读教学时,首先要对不同的主题类型分类,与教材相关的主题大致可分为亲情、爱国、生命、青春等不同类型。不同的主题所对应的阅读体验和阅读目标均不同,根据这一特点,教师要将教材进一步精细化,引导学生了解教材主题后,不断向课外扩展,能更好的开阔学生阅读视野。随后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例如“生命主题”这一类,教师要向学生提出问题和读后感受[2]。

比如主题方面:读完作品后,作者想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结合主题,激发了自身的哪些意志;写法方面:所读文章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夸张、托物言志还是借景抒情,并让学生在文章中寻找例子,然后具体说明;片段方面;学生在读完全文后,定能对文章的某一段落感触最深,可以选一处最能打动自己的段落,在讲台上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并与同学之间互相分享,互相表达自己对文章某一段落不同的看法和感悟。在主题阅读目标的带领下,学生可以自行设置阅读问题,组成小组的方式,让不同的小组之间互相回答,以加深阅读的精细化和个性化理解。
 2.2整合语文资源
         语文主题阅读的素材十分丰富,教师在整合课外语文资源时,不要拘泥于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的要求,而应该本着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光,看课外阅读文本是否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典型性。尽可能的寻找一些与教材相关联的课外素材,这种素材能够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帮助。高中生处于人生中的重要阶段,他们对生命话题和青春话题比较关注,因此在主题阅读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使用不同的主题阅读素材[3]。例如在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品中,结合文本,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身体有缺陷,但是自强不息,顽强的与命运作斗争,并留下了优秀的作品。学生在阅读后会有感而发,随后会根据此主题去自主搜集相关的文学素材,教师可以推荐《我与地坛》供学生阅读,这些不同素材,不同时期的课外资源整合到主题阅读中去,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生命的意义,还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3深度对话,发展语言思维
         在阅读过程中,深度对话指的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互关系,是具有明确指向的深度研究活动,主要聚焦于学生阅读中的语言感受,对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有良好的帮助。在开展主题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发现和感受取决于阅读中和文本的对话程度,讲究的是阅读过程与对话探究,根据阅读目标将阅读和精度实现统一[41]。例如在“青春主题”的主题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沁园春·长沙》的兴趣浓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想象与文本中的故事情节或和作者对话,在读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时,猜想同学们风华正茂时,躇踌满志,意气奔放的场面,在读完内容后,与自己所猜想的情节结合文章内容,品味文章的内涵和教育意义,这种方式能令学生在阅读时,切身融入到情节中,感受词中的长沙秋景,以及毛主席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的回忆。和文章深度对话的同时,一方面能提高想象力,另一方面发展了自身的语言思维。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构建模式的起点是阅读。开展主题阅读的教学活动,能有效激发高中生的阅读兴趣,还能让语文教学体现出新颖性和高效性。主题阅读的终点则是指向学生个体,终点目标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对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有足够的理解和认知,才能让高中生在语文阅读方面有所强化。
参考文献
[1] 方学文.对高中语文主题阅读的相关思考[J].         好家长. 2019(39)
[2] 居丽丹.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J]. 成才之路. 2020(21)
[3] 薛静南.探析高中语文构建主题阅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11)
[4] 周晓晔.高中语文主题阅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18(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