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探讨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第29期   作者:尤文全
[导读] 现阶段,电力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庞大,我国明确提出了对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的质量要求,企业部门要确保规划和指导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断提高资源设备利用效率。
        尤文全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包头供电局  内蒙古包头市 014031
        摘要:现阶段,电力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庞大,我国明确提出了对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的质量要求,企业部门要确保规划和指导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断提高资源设备利用效率。根据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供电企业配网的电能损耗愈发严重,浪费了诸多重要的能源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对于技术人员而言,务必将安全保护意识渗透进来,不断细化配网线损管理内容,定期对电力能源设备进行检测,保证电力配网线损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充分体现出来。
        关键词: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精细化管理;供电企业

前言:
        在电力营销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基础上,用户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迫使用电规模逐渐扩大,且供电企业的供电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基于供电需求量逐日增长作用下,受供电服务规模发展影响,以电力营销信息化为基础条件,实现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提升精细化管理效率,有效控制配电线损问题。
        
一、配网线损类型概述
        配网线损是系统遭受热能形式的作用而引起的能量损耗,简而言之就是电导与电阻消耗的有功功率。配网的线损可以划分成几个类型:经济线损、理论线损、管理线损、定额线损以及统计线损。配网线损重点产生在电能的输送过程中,重点是受到电阻跟磁场的干扰,进而带来的线损问题。
二、电力营销信息化的背景下配网线损的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线损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彻底
        当前,我国电力企业为应对配网线损的问题作出过一系列措施,建立了线损管理制度在全网内推广,但是部分电力企业关于线损管理仍未能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在制度规范不明确的基础上,线损管理工作的效果不明显,工作效率偏低,其中存在的问题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致使很多管理问题反复发生。
        2.出现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供电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当中,如果能够及时的解决运行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能有效的避免配网线损过高。电网线损管理过程中由于对线损的原因不能正确分析所以会出现处理不及时现象,如:有的装表接线错误、计量装置配置不正确或者抄表时发生的故障及错抄、估抄、漏抄电量,直到电费计算复核或现场稽查时才发现,有的客户窃电很长时间才被发现等等,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连续几个月都偏高问题,但是由于未查出原因所以不能及时解决。此外当部分地区出现线损异常时,供电企业的相关部门没有及时预警,不能够及时发现,或者发现后未采取措施解决也是问题所在。
        3.监督考核不力
        企业监督考核机制的是否完善关乎着员工对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完成的质量。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企业部门的监督和考核只是表面文章,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的监管工作未能与实际的管理工作步调一致,同时缺少有效性,这就造成企业在进行监督与考核时,没有相应的标准作为参考,进而影响了线损管理工作的统一性,一旦出了问题就会发生考核不严,责任没落到实处等现象。目前对配网线损管理的考核,由于企业长期在行业中处于垄断地位,员工观念落后、行为松散,很少将线损指标完成较差的处罚考核落实到人,配网线损管理监管控制和责任考核的不到位决定了配网线损管理的落空。尤其是在问题产生后,供电企业难以将考核结果与员工工作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而进行客观的评价,奖惩措施也难于落实。


三、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如何落实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
        1.建立有效的营销管理系统,重视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的全面性
        第一,要建立完善的营销管理系统,并且将线损管理工作与营销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对于线损管理中的基础信息、线损电量、考核单元、线损统计、线损电量、线损异常管理与线损统计等信息进行深入的控制。在线损管理中,对于难以完成线损管理指标以及考核指标的人员进行处罚。第二,在营销管理系统的应用上,要保证历史数据的及时清理与完善。线损管理中历史数据较多,营销管理系统在进行日常工作中,必须要保证整体数据的及时性,并且保证相关数据的完整性,为线损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只有保证营销管理系统数据的完善性,及时清理错误数据,才能真正的保证配网线损管理的精细化。第三,对于营销业务系统的应用中,要建立有效的管理与维护制度,并且制定有效的信息维护标准与维护任务,保证相关线损管理工作中,各项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与准确性,对于线损管理提供有效的执行基础。
        2.完善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
        第一,要保证信息采集系统具有良好的监控能力,可以实时的对于监控区域的用电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采集系统应该可以对于客户表数、缺抄表数、应抄表数、实抄户数与应抄户数等数据进行统计,并且保证相关电量数据在用电高峰、平、谷不同阶段测量的准确性,并且保证对于电压合格率、三相不平衡、档案变更、线损等数据进行有效的采集。第二,要保证信息采集系统对于数据分析的实时性,保证对于用电异常进行第一时间的发现与处理。对于统计数据中客户表数、缺抄表数、应抄表数、实抄户数与应抄户数等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对于线损异常进行有效的了解,并且根据用电量的变化,可以分析用户用电是否正常,准确的发现线损出现的原因。
        3.深入的应用营销稽查监控系统
        第一,要保证营销稽查监控系统及时的完成建设,并且对于全网的线损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与处理,并且确定线损指标。在对于经营成果的监管中,要保证线损与售电量管理的同步进行,并且对于纤维运行中的抄表、核算、线损情况、变更情况进行全过程的监控,保证对于用电数据控制的有效性。营销稽查监控系统的应用,为线损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并且有效的控制了电网线损率,具有明确性的效果。第二,营销稽查监控系统的应用,可以对于线损异常的问题提供有效的处理基础。在对于工作质量的监控上,通过对抄表管理的监控,可以提高抄表准时率、电能表实抄率,提高了电费发行情况的核算能力,对于异常工单进行及时的监控与处理。第三,确保配网线损异常问题处理到位。营销稽查对线损指标的监控管理是对配网线损管理进行严格的把关,彻底解决配网线损异常发现、分析、控制及处理不及时的问题。
        4.提升工作人员素质,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在配网的线损管理当中无法避免的会牵涉到非常多的管理责任,由于管理系统本身具备一定的特殊性,所以要及时对信息化管理开展分析,结合当前的管理条件规定,认真执行当前的管理任务。管理工作的个人能力与素质对于具体的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可以选取定期讲座的形式开展培训,对工作人员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告知,保证工作人员具有充足的技能与知识进行工作。在实际管理阶段应该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将一连串的管理工作做到位。当前,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的信息化质量已经获得了整体提高,为了可以全方位提高配网线损的精细化水平,还应该强化规范建设,完备每项管理制度,认真贯彻制度内容,选取有关对策,提高配网线损信息化的管理效率。为了贯彻用电信息系统的建设内容,需要给出调试任务与采集器安装的考核机制,使得业务跟绩效相联系,进而提高作业人员的责任意识,把每一项工作都贯彻到每个人员身上,进而确保任务开展的质量以及效率。
        
结束语:
        随着电力营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深入,配网线损有了新的发展机会,但同时也出现亟待解决的很多问题。只有正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致力于提升管理效率和线损精细化管理的技术水平,才能推动供电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超.精细化管理线损的措施及节能效益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5):179-180.
[2]余振锋.浅析线损精细化管理[J].山东工业技术,2014(18):247+2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