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美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华店镇中心小学 山东德州 251100)
摘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党的十七大以来,教育改革也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的要求。其实,这是在强调教育也要坚持以人为本。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下进行教学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学科也要严格执行这一要求。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准备,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进行适当的教学评价,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最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占据着核心地位。其实,这是对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进一步诠释。郭思乐教授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后,得到了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认可。事实上,它表明教育的本质是为人的发展服务,即在尊重和理解人的基础上推进教育,培养、发展和提高人,就是充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是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集中体现。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未来学习、成长和适应社会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它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一种新的诠释,应该在每一个时期的教学中得到牢固的贯彻。
小学语文学科是小学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学科,具有工具性、基础性和人文性。它与学生今后各学科的学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社会尤其是家长越来越重视它,为了“赢在起跑线”打下良好的基础。关注度增加也会增加教师的压力。久而久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了功利教育,受此影响,现实中的人本教育观念已被应试教育所取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简单地积累和训练众多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模式,严重扼杀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个性,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深入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切实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对这些问题,笔者谈了自己的理解。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最重要的基础是学好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如此,在学习汉语的同时,还要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对语文教学产生兴趣后,可以有效地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教师也可以把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东西作为教材来教学生汉语,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是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所谓情境,即情感与环境的有机结合,既包含情感的内容,也包含与环境相关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进入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语文知识的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绪,使他们的智力和心理达到最佳状态。如果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极为枯燥乏味,那么学生就会变得极为消极和压抑,这不仅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学习氛围中,甚至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厌学和抵触心理。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种非常民主、轻松、积极的教学氛围。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创设合理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需要搭建一个合理的语文学习平台。在此期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设计学习空间。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培养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注重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还可以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合理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如强化教学能力、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等。此外,教师还应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和表现,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语文。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充分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语文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侧重于说和听,这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精神。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建立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并在小组中推荐一个人作为小组组长,为小组中的其他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既能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又能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在合作学习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语文学习。他们有同样的地位和平等的机会。他们可以畅所欲言,不受限制,这有利于开发潜力。其次,在合作学习中,信息传递和反馈迅速,同一观点容易重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不同观点容易碰撞,能促进多元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思想的发展。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会对课文进行思考,这样有利于个性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的发展。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习惯。更开放的学习,使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开放化,使学生在应对各种现实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培养语文能力。
四、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要真正接受新课改的新理念,并在日常教学中加以落实。从教师教学行为的来源来看,它受教师教学思想的影响,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因此,要使教师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需要使教师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学校要加强这方面的要求,根据新课改的新要求,组织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使教师在思想上重视和加深认识;重视语文教研活动的经常性,并通过有效的教学讨论,使教师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理解这种精神。
构建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势在必行。这就需要实现以人为本与客观性的统一。因为小学语文具有很强的个性,虽然小学生年龄小、不成熟,但他们仍然具有发展的动力和机能。因此,在构建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确立客观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仅如此,还要把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统一起来。以人为本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念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也就是说,既要考虑学生过去的学习情况,又要关注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充分结合起来,有效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使教学评价变得日常化、生活化,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总结
总之,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语文教师要深刻理解其内涵,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打造真正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吴鹏举.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J].西部素质教育,2019.
[2]丁志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