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俊美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奔牛人民医院内科 213001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应用干预化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8年5月到2019年12月共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2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0例护理中选择干预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呼吸困难程度改善情况、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活动受限、呼吸症状、疾病影响、总分评分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FVC、FEV1、PEF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预化护理方案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可更有效控制病情,改善肺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干预化护理方案;效果
1.前言
老年人群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当前因为社会老年化程度不断加深,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气促、反复的咳痰与咳嗽、气流受阻等,如果患者没有接受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并且患者生活质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2]。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类慢性疾病,临床治疗难以彻底治愈,且病情逐渐进展会导致各类并发症发生,增加治疗难度,生活质量会受到更为严重影响[3]。因此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除了进行积极的用药治疗,做好有效的护理干预也非常重要,本研究具体以我院2018年5月到2019年12月共40例患者为对象,分析干预化护理方案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8年5月到2019年12月共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对象,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4],按照就诊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7-68岁之间,平均年龄(52.34±10.18)岁,病程3-9年,平均病程(6.23±1.19)年;观察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35-69岁之间,平均年龄(53.29±11.24)岁,病程3-10年,平均病程(6.19±1.22)年。两组年龄、病程、性别比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研究方法
3.1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中应用干预化护理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氧疗及咳痰护理:选择双鼻头吸管进行吸氧,维持低流量持续吸氧,氧流量控制在1.5 L/min左右,每天吸氧时间控制在15小时以上。氧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及时清理患者鼻腔分泌物,确保鼻导管持续通畅,以保证氧疗可以顺利完成。另外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排痰,保持舒适卧位,指导深呼吸多次,吸气末维持张口状屏气,连续咳嗽多次,当感觉痰液至咽喉位置,最后用力咳出痰液。针对自主咳痰无力的患者,护理人员定时帮助叩背、翻身,必要时使用祛痰剂,通过雾化吸入方法湿化气道,便于痰液咳出。
营养干预:患者容易由于疾病长期影响引发营养不良,护理人员要主动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保证充足营养摄入的必要性,对患者饮食进行科学指导,选择维生素含量高、热量高、蛋白质含量高且异于消化的食物,多吃水果与蔬菜。另外要鼓励患者日常多饮水,控制盐分食用,饮食上保持少吃多餐。
呼吸锻炼:合理选择坐位、半卧位或卧位,指导患者练习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练习吹蜡烛、吹气球以提高呼吸负荷,达到对呼吸肌的训练效果。鼓励患者进行游泳、慢跑、爬楼梯、平地行走等练习训练呼吸肌。但要注意先进行腹式呼吸练习再进行呼吸肌锻炼,结合扩胸、腹式呼吸、下蹲、弯腰等动作以达到全身性呼吸训练的目的。
心理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一类慢性疾病,病程长,患者长期受病情困扰容易导致情绪状态受影响。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应该注重观察患者的情绪,发现患者表现出的不良情绪,通过沟通了解患者不良情绪出现的原因,给予患者足够的鼓励,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解答患者疑惑,指导患者正确放松,帮助患者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对于一些担心给家人造成负担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与其家属做好沟通,指导家属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与支持,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安心应对疾病与治疗,保持积极心态。
3.2观察指标
圣乔治呼吸问卷(SGRO)[5]:利用该问卷对患者呼吸困难进行评价,问卷包括活动受限、呼吸症状、疾病影响维度、总分几项,得分越高表示呼吸困难程度越严重。
肺功能:分别在护理前、护理后测定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流量(PEFR)水平。
3.3统计学方法
数据利用SPSS 23.0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n(%)],计量资料表示为(±s),检验经X 2、t完成,P<0.05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4.结果
4.1呼吸困难程度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活动受限、呼吸症状、疾病影响、总分评分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有下降,观察组护理后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1)。
.png)
5.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末梢组织含气高过高,破坏了肺泡间隔,引起肺部体积膨大,使得肺部功能逐渐减低[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体代谢减退,相应降低了机体免疫力,随着病情进展容易并发肺性脑病、呼吸衰竭,严重威胁生命安全,但由于这一疾病难以彻底治愈,所以做好积极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7]。
本研究观察组在患者护理中应用干预化护理方案,结果显示相较于仅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在护理后的呼吸困难程度评分中活动受限、呼吸症状、疾病影响、总分各项结果均更低(P<0.05),并且护理后患者肺功能FVC、FEV1、PEFR指标水平也较对照组更高(P<0.05),表明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在护理中选择干预化护理方案能够对病情有更明显改善作用,同时能够更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相较于常规护理中的常规氧疗,干预化护理方案中的氧疗不仅延长了氧疗时间,同时强调低流量给氧,并注重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以确保氧疗通畅进行。低流量的吸氧可保证患者良好耐候,持续性低流量吸氧对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有良好改善效果,还能够使肺通气状况得到改善,减轻低氧血症,解除肺动脉高压,并且可以减轻心脏负荷,不仅能减轻症状,同时还可使肺功能得到明显提升[8]。
6.体会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中采取干预化护理方案可帮助患者呼吸困难程度明显减轻,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应用价值明显。
7.参考文献
[1]肖璐,邓述恺,郑燕琳, 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管拔管后肺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7):851-854.
[2]杨梦晨,张茵.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衰弱评估及分级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4):1266-1269,1274.
[3]荀细辉,杨清兰,李进娟, 等.三位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9):81-83.
[4]蔺红静,秦泽雨,张学丽, 等.不同疾病严重程度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会支持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21):5369-5372.
[5]潘虹,熊浪,柏兵梅, 等.延续性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36(11):1863-1866.
[6]刘彩燕.优质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护理效果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21):2617-2619.
[7]陈海珠,莫惠彬,苏莉.自我健康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7):124-125.
[8]辛晓燕,耿莹,李宪红, 等.延续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健康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36):4091-4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