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静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客户服务部,安徽省,芜湖市,241000
[摘要]目的:将优质护理在血液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方法:将我院血液内科病房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0例,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血液内科病房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血液内科病房;优质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评分
血液内科作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收治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对其采取相应的治疗与护理,比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等等[1]。与其他类型疾病相比,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预后效果更差,且病程更长,再加之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在治疗期间很容易因为多种因素而合并一系列并发症,这不仅会使患者的治疗难度进一步增加,更是加重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使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为确保这类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对其开展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也要辅以相应的护理手段,近年来,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新型护理模式也逐渐应用在血液内科病房当中,这进一步保障了整体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治疗效果[2]。基于此,本文就优质护理应用在我院血液内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在我院血液内科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按照信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研究起止时间为2018.10-2020.10。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28:12,平均年龄(52.06±6.24)岁,再生障碍性贫血26例、淋巴瘤10例、急性白血病4例;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31:9,平均年龄(51.98±6.31)岁,再生障碍性贫血29例、淋巴瘤8例、急性白血病3例。经比较,两组患者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优质护理流程如下:
①由护理部主任负责每周一、周三、周五组织科室内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文件,因为血液内科患者病种复杂,病情严重,一直是护理纠纷事件的高发科室,所以要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与整体工作水平。同时,要每月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开会,明确当前护理工作中仍旧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共同拟定整改措施。在此基础上,要结合科室实际情况,与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病情特点来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拟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比如输血反应、患者精神异常、跌倒烫伤等。并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考核,按照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将其调整到适宜的工作岗位,适当增加夜班护理人员值班人数,要求新入职护理人员与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互相配合,保障护理质量。
②为提高患者住院期间身心舒适感,护理人员要适当对病房进行优化处理,当前病房环境大多都是以白色为主题,这会导致整体氛围比较压抑,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可以在病房内添置绿植或摆放一些艺术画,并进一步强化病房通风、消毒工作,放置一些便民用品,比如饮水机、微波炉等,以为患者、家属提供便利,减轻其对医院的陌生感。与此同时,护理人员也要注重与心理治疗师之间的交流,因为这类疾病相对来说预后效果较差,加之长期住院治疗、用药也增加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所以患者内心状态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变化,护理人员要与心理治疗师共同去分析患者的心理特征,拟定针对性、合理性的心理疏导方案。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及时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做好生活护理,以构建良好护患关系。
1.3观察指标:拟定患者满意度问卷,满分100分,包括服务态度、住院环境、医德医风、技术水平,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详见表1:
.png)
2.2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71.74±2.06)分,低于观察组患者的(86.02±1.89)分,(t=33.437,P=0.001<0.05)。
3.讨论
近几年来,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愈发重视,自然对临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虽说我国护理事业也在不断转变,使护理人员从被动为患者服务转变为主动为患者服务,这对提高护理水平,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均起到了重要作用[3]。但是,当前血液内科护理工作中仍旧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护理流程不完善、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足等,这也会使整体护理质量受到影响,进而降低患者的治疗效果。由此可见,尽管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迅速,但也应结合科室实际情况,来进一步优化护理流程,进而保障患者治疗效果[4]。
优质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进一步深化护理专业内涵,以有效弥补常规护理工作存在的不足,提高护理质量,促进良好护患关系形成[5]。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发现该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
由上述研究结果得知,将优质护理在血液内科病房中推广应用,对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建议进一步在科室内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盈, 张艳芳. 优质护理在血液内科病房中的应用分析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9, 019(069):319,321.
[2]阳婷. 优质护理干预在淋巴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探究[J]. 中国保健营养, 2018, 028(001):170.
[3]马晓辉. 优质护理在血液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 2018, 015(005):171.
[4]张玉. 优质护理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中的应用[J]. 世界临床医学, 2016, 10(16):210-210.
[5]朱含. 血液科开展优质护理对病人护理质量的影响[J]. 饮食保健, 2016, 3(019):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