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护理对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率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期   作者:李敏
[导读] 分析规范化护理对提高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率所起到的效果。
        李敏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  云南 昆明  650031
        [摘要]目的:分析规范化护理对提高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率所起到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份至2019年12月份,我院急诊收治60例急危重症患者,按照收治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应用普通护理,观察组30例,应用规范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将规范化护理融入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工作中,有利于提高转运安全率,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关键词:急危重症;转运;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规范化护理
        “急危重症”作为一种医学术语,是指患者患有某种紧急、濒危的病症,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则很容易造成患者死亡。在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是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相对来说,危急重症患者病情不稳定,病程进展迅速,往往需要到其他科室进行进一步检查与诊治,虽然院内转运时间较短,但是在转运过程中,很容易因多种因素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并发症[1-2]。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将会直接对患者治疗效果造成影响,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这会显著降低患者家属对医院整体服务的满意程度,从而加剧引发医疗纠纷等风险事件的危险性,以影响医院整体形象。为有效提高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率,确保转运工作顺利实施,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份至2019年12月份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47.93±6.17)岁;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平均(47.65±6.19)岁。经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资料均不存在明显差距(P>0.05)。
1.2方法
        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分别采取普通护理与规范化护理,规范化护理流程如下:
        ①组建规范化护理团队,由护士长负责对团队进行管理,每周组织护理人员开会,查找以往转运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的患者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找出转运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患者转运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的主要因素,拟定最为适宜的转运护理流程。在对患者进行转运前,护士长要协助临床医生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用药情况进行评估,对于意识清晰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全面向其讲述转运期间应注意的问题,并结合患者性格特点来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以缓解其内心存在的恐慌、紧张等不良情绪。同时,护理人员应将患者头部略微偏向一侧,清除其呼吸道内分泌物,如患者存在舌后坠现象,可放置口咽通气管,对于存在无意识躁动现象的患者,护理人员首先要明确病因,并遵照医嘱合理运用止痛、降压、镇静等治疗方式,必要时,可采取约束工具对患者肢体进行约束,约束松紧度为容纳1-2指为宜。在此基础上,要提前与接收科室联系,使其做好准备。
        ②在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确保心电监护仪、便携式呼吸机、可携带氧气袋等设备性能良好,可以正常使用,并配备抢救药物。同时,护理人员要定期检查患者神态、意识、瞳孔变化,加强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对于外伤患者,应注意观察伤口辅料是否存在渗透现象,一旦发现存在上述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对于内出血患者,则应着重观察患者胸廓起伏现象是否存在异常,以及气管插管与呼吸机的连接情况,如果发现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护理人员要及时找出导致患者病情出现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就地进行抢救,直至患者病情稳定后,再继续进行转运。转运结束后,护理人员要与接收科室护理人员进行交接,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转运前的生命体征、留置管道情况、用药情况、液体出入量等,交接完毕后签字。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3.讨论
        急诊科作为急危重症患者首诊科室,急诊科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后,往往需要转运至相应科室实施进一步观察。但是在转运过程中也存在较高的风险,比如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护理人员操作失误、接收科室没有及时做好准备等,上述问题均会直接对患者后续诊断、治疗、预后效果造成严重影响[3]。为有效减轻急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进一步优化转运护理流程,引进新型护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虽说普通护理流程效果较好,但也容易因多种因素而对转运安全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加剧患者出现意外事件的概率。规范化护理是指借助现代化护理观念,将护理程序作为核心,并进一步系统化护理临床业务,结合患者病情与护理需求来拟定护理流程,严格按照正确流程与护理技术要求,来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服务[4]。与普通护理相比,规范化护理可以使整体护理工作更具严谨性、系统性,使护理人员有预见性的对患者进行护理,以达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目的。在本文中,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了规范化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更佳(P<0.05)。
        综上所述,将规范化护理融入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工作中,效果确切。

参考文献
[1]徐丽平, 王成都, 游德元,等.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体会[J]. 饮食保健, 2018, 005(040):170.
[2]刘楠楠. 急危重症患者途中转运的安全护理与防范对策分析[J]. 医学信息, 2016, 29(013):376-377.
[3]蒙长燕. 规范化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的临床效果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 031(012):1834-1836.
[4]胡慧敏, 魏晓丽. 规范化护理对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率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 39(13):2332-23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