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武汉市优抚医院 武汉市江汉区 430000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以在2019年9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神经心理科接收的102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为例。基于随机分组法分为针对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施以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同时依据临床特征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护理效果。结果:针对组护理前与对照组相比WCST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针对组WCST评分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常见症状主要有认知障碍,记忆衰退,行为异常等,施以针对性护理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以及记忆水平,值得推广。
关键词:亲情护理;老年广泛性焦虑症;病情;生活质量;影响
精神障碍是精神心理科常见疾病,以个体认知,情感调节以及行为异常为代表的精神疾病。患者患病过程中会出现情感障碍,意志障碍,思维障碍,行为障碍等情况,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1]。为此本次研究以我院接收并治疗的102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老年精神障碍临床特点,同时观察针对性护理实施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以在2019年9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神经心理科接收的102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为例。基于随机分组法分为针对组与对照组。组间患者资料如表1所示:
.png)
此次参与医学研究患者均知情本次医学研究。详细了解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在上报伦理委员会且审批同意后开展。比较组间患者临床资料发现,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①对入院患者准备舒适病房,并做好卫生清洁。②对患者各项生理指标进行监测。③与患者之间建立有效交流。
针对组:①当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精神情况并密切观察患病情,依据患者行为表现以及机体症状评估患者病情,做好疾病预判如果在疾病护理过程中出现异常及时联系医生,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镇静药物。②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对患者情绪状态进行分析,找到影响患者情绪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开解。学会倾听患者内心声音,积极鼓励患者,增强护患黏性,提升护理积极性。④对于妄想患者需要让其正确认识自身,学会认清现实并逐渐接受现实。当患者狂躁时为患者提供合适发泄情绪环境,等患者发泄后与患者进行交流,叮嘱患者如何做能控制情绪。⑤由于精神疾病极易让患者产生自杀倾向,医院需要做好相应护理措施,防止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⑥需要进一步加强患者的自护意识,提升自护水平,增强自我行为管理。⑦根据患者疾病情况为患者建立科学饮食计划,饮食过程中防止患者暴饮暴食。在药物使用时需看着患者将药送到口,检查服用,确定服后离开,防止发生不良事件。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WCST评分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纳入研究患者,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使用SPSS23.6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卡方检验。
2.结果
针对组护理前与对照组相比WCST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针对组WCST评分好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png)
3.讨论
精神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疾病发生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认知功能[2]。据最新流行病学显示,国外研究发现有25%-30%的急诊患者均来自精神方面出现问题患者。在我国目前精神性疾病障碍人数约为1600万,其中抑郁症患者约为3000万,这一调查结果与本次纳入患者情况相似,精神障碍多以精神分裂症以及抑郁症为主[3]。患者临床特征主要有出现幻听,对事物妄想,严重睡眠障碍,异常兴奋,异常紧张,逻辑障碍,思绪紊乱,神情淡漠,脾气暴躁等。老年精神障碍多以认知障碍以及睡眠不足为主。在这一背景下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施以科学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疾病症状。针对性护理以具体病情具体分析,有针对性解决。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加强疾病预判水平,加强对行为异常患者进行保护性束缚[4]。同时在患者日常交流中分析心理情况,并及时开解患者。积极鼓励患者参加游戏以及活动,培养患者生活兴趣或者业余爱好。在护理过程中注重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身体健康。用药需要在医生叮嘱下,看着患者药物后并进行二次检查,确保患者服药[5]。
本次研究主要以我院接收并治疗的102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为例,分析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施以不同护理方式观察护理结果。结果显示针对组护理前与对照组相比WCST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针对组WCST评分好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对性护理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疾病护理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可改善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在疾病护理过程中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文伟. 分析与研究老年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034(010):149,151.
[2]汪新福. 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健康评估及护理对策[J]. 饮食保健, 2019, 006(052):200-201.
[3]吴永红, 黄艳, 张文隆. 女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 当代护士(综合版), 2019, 026(011):85-87.
[4]郜绍阳. 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健康评估及护理对策[J]. 名医, 2019, 000(005):P.170-170.
[5]张腾, 王国栋, 王瑞,等. 老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人格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J]. 中国老年学, 2018, 038(004):964-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