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期   作者:惠莹
[导读] 探讨新冠肺炎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惠莹
        承德市第三医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目的:探讨新冠肺炎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湖北武汉爆发新冠肺炎后,对2020-01-22~2020-02-23入住我院负压病房的8例患者采用SCL-90量表调查其心理健康状况,并与中国成人成膜组进行对比。 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可知,新冠肺炎患者SCL-90评分显著高于中国成人成膜(p<0.05)。结论:新冠肺炎爆发期间,由于医院的特殊环境,患者对疾病的恐惧等因素影响,使得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利于疾病治疗,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关键词:新冠肺炎;患者;心理健康;护理
        新冠肺炎于2019年底在湖北武汉爆发后,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疾病具有明显的人传人现象,且具有社区传播及家族性聚集传播的特点,可通过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及气溶胶传播。自疫情爆发以来,病毒从武汉向全国各地蔓延,由于传播速度快,使得确诊病例不断增多,疾病潜伏期能长达2周之久,而且潜伏期内也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对社会构成较大的威胁,人们的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给人民身体健康及国家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影响[1]。因为医院封闭的住院环境,加上疾病本身对身体造成的不适,使得患者的负面情绪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部分患者对治疗工作态度消极,甚至放弃治疗,拒绝配合医护人员的救治工作。可见,了解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十分重要[2]。下面将我院负压病房的8例患者采用SCL-90量表调查其心理健康状况,并与中国成人成膜组进行对比,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负压病房的8例患者,普通型4例,重型4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19~56岁之间,平均年龄(38.14±5.89)岁;职业:学生1例,工人1例,农民3例,个体1例,无业2例。
         1.2调查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患者心理健康情况,共9个症状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抑郁、敌对、人际关系紧张、焦虑、恐惧、偏执及精神病性等因子,采用1~5分制进行评定,1分(无)、2分(轻度)、3分(中度)、4分(偏重)及5分(严重),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心理症状越严重;对于文化程度低且身体状态差的患者,课题组成员可逐条向患者宣读,避免进行有关暗示,让患者给出答案,帮助患者填写,共发放8份问卷,回收8份,回收率100.000%。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纳入到SPSS20.0软件系统中,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SCL-90评分行t检验,当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新冠肺炎患者与中国成人成膜SCL-90评分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可知,新冠肺炎患者SCL-90评分显著高于中国成人成膜(p<0.05),详见表1。

   3讨论
        新冠肺炎是继非典后,近20年来中国再次发生的一种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作为一桩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其对中国社会经济造成的冲击巨大。本次病毒为β属系病毒,其具有潜伏期长、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广及传染性强等特点,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任何年龄段皆为易感人群,尤其是伴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易导致呼吸衰竭情况发生,使其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3]。由于疫情的突发性,致使患者情绪处于不稳定状态,再加上疾病给身体带来的不适,使得患者产生消极、悲观心理,出现各种负面情绪。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可知,新冠肺炎患者SCL-90评分显著高于中国成人成膜(p<0.05),可见疫情的发生对患者心理健康影响巨大,而持久的心理应激反应,会降低患者的抵抗力,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除战胜新冠病毒外,还需要与患者的“心魔”作斗争,加强心理疏导,克服其恐惧心理,及时调整心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采取的干预方式具体为:①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详细告知其疾病相关知识,如传播途径、治疗进展及防护措施,消除其紧张情绪;②将医院的消毒措施及目前隔离改造情况告知患者,向患者科普医院隔离条件良好,相比于社会高聚集区,医院环境相对安全,纠正其错误观点,使其能安心治疗;③注意患者的情绪状态,及时给予其开导及心理安慰,与患者聊其感兴趣的话题,告知家人等待其康复出院,鼓励患者以积极心态面对疾病,良好的心态对疾病能起到积极的效果,使得患者放松心情,积极配合治疗[4]。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爆发期间,由于医院的特殊环境,患者对疾病的恐惧等因素干扰,使得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对疾病治疗颇为不利,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使其不良情绪得以疏导。
参考文献:
[1]黄满霞,黄元成,章晓云, 等.社会支持、医学应对及心理照顾对传染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9(4):277-280.
[2]赵婷,韩芳,杨丹.浅谈心理护理在传染科病房中的实践体会[J].医药前沿,2016,6(30):273-274.
[3]秦艳秋,曹书荣,梁影影, 等.个性化心理干预对HIV/AIDS患者行为的影响[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6,43(6):424-426.
[4]孙桂娟,王立华.心理护理干预对传染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2(5):216-2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