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力学原理的护理干预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护理中的价值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期   作者:郭伟伟 罗银珍 许金
[导读]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患者基于力学原理护理干预的护理价值。

        郭伟伟 罗银珍 许金
        昆山市中医医院  江苏 苏州 215300

        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患者基于力学原理护理干预的护理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本院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依据术后护理干预方案分组,对照组患者于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该基础上运用基于力学原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Harris、Braden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率为6.67%,对照组为26.67%,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Harris、Braden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于术后应用基于力学原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并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力学原理;护理干预;价值

        髋关节置换术即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该手术的创伤性小并且稳定性良好,有利于降低患者手术后各类并发症风险,同时为髋骨功能恢复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年来在临床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为了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尽早恢复以及预防相关并发症,还需做好科学的护理干预。近年来有报道指出[1],力学原理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更有利于维持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并降低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风险。鉴于此以下将分析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于术后运用基于力学原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本院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依据术后护理干预方案分组,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8~81岁,均值为(68.5±1.3)岁;髋关节病变患者1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12例,以及股骨头骨折患者8例。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59~80岁,均值为(68.4±1.4)岁;髋关节病变患者1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11例,以及股骨头骨折患者9例。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如密切各生命体征指标监测,确保呼吸系统畅通,加强体位护理、引流护理以及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在该基础上运用基于力学原理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缓解垂直压力:结合静力学的基本原理对术后护理干预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在手术后将患者皮肤局部容易受压的区域通过放置软枕来进行护理干预。特别要注意对于患者患侧肢体容易受压部位进行妥善保护,定期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并依次协助患者完成体位更换,例如外展中立位、半卧位以及侧卧位交替进行。在翻身的过程中需要由三名护理人员共同协作完成翻身,重点注意对髋部进行保护和妥善固定,在完成翻身后可利用翻身垫进行体位固定,需每隔两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2)缓解摩擦力:结合受力压强基本原理对于护理干预方法进行设计,在手术后应协助患者穿着专门的髋关节手术患者衣物,并且该衣物为纯棉质地有助于患者术后翻身,同时穿着期间不宜出现褶皱情况。在手术后可应用特殊优化床单,从而确保床单的平整。在早晚间开展生活护理服务时,可应用便携式吸尘器等设备对于床单的碎屑及灰尘进行充分吸除。积极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同时在协助过程中避免采用拖拉扯等强烈动作。加强对皮肤的妥善保护,可应用相关药物对于容易出现压力性损伤的局部进行喷洒和保护,同时可对局部进行适当按摩来改善局部受压并促进血液循环;(3)缓解剪切力:结合力矩原理对患者的护理服务措施进行设计,例如通过多功能测量尺,在患者变换体位过程中对于体位中相关肢体位置及角度进行测量和记录,并对力臂与力之间的大小及长短进行计算,从而对患者体位科学调整,帮助降低剪切力。
1.3评价标准
        (1)对比2组患者手术后发生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切口感染、压疮、无菌性松动以及出血血肿等并发症情况。(2)2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1个月,利用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Braden量表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和压力性损伤风险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为(±s),组间数据行t/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并发症率对比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率为6.67%,对照组为26.67%,P<0.05。
表1 2组术后并发症率对比[n(%)]

        
3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由于此类患者在手术治疗前髋关节多数无法完成正常运转,使得卧床时间较长,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长期保持同一体位非常容易出现压力性损伤,使得血栓压疮等并发症风险较高。除此以外,由于受到机体营养状况、麻醉以及管道等影响,使得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风险较高。通过运用基于力学原理护理干预,能够对传统护理模式进行优化,结合力学原理对患者的护理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有利于为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奠定良好基础。特别是在协助患者翻身时能够更好地维持关节功能位,所以有利于确保患者安全的同时为其髋关节功能恢复奠定良好基础,并且还可有效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风险[2]-[4]。从本次的比较结果中可知,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同时术后随访中Harris、Braden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基于力学原理护理干预的应用,可有效提升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于术后应用基于力学原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并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盛娟.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13):10-13.
[2]梅昌贵,邓欣欣,罗梦华, 等.延伸护理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20,9(3):341-342.
[3]郑茜茜.循证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健康必读,2020,11(17):76.
[4]周静.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9):230-2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