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综合征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探究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期   作者:丁红
[导读] 探讨ICU综合征患者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丁红
        河南省禹州市人民医院 河南禹州 461670
        [摘要]目的:探讨ICU综合征患者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具有ICU综合征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预防及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预防及护理措施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情况。结果:在心理状态评分上,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综合征患者采用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够缓解焦虑和抑郁等消极情绪,改善护患关系,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ICU综合征;预防措施;护理措施

        ICU综合症是患者在进入ICU住院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心理障碍为主,并伴随其他临床症状的综合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种复杂手术的开展,ICU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科室之一。不少病人对ICU的环境无法适应,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甚至思维紊乱等精神障碍现象。ICU患者的不良情绪会对康复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1]。因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ICU综合症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40例ICU综合症患者,研究开展时间: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男8例,女12例;年龄在20~80(48.33±10.67)岁;观察组男9例,女11例;年龄在21~80(48.58±10.02)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上述基线资料上,纳入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临床研究。
        纳入标准:经诊断确诊为ICU综合症患者;②年龄在20至80岁之间;③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重症无意识、认知功能障碍、精神障碍患者;②心理疾病患者。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前准备、饮食干预、健康教育等。观察组采用预防及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心理干预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邀请专业的心理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及疏导,确定患者的心理状态,重点调节患者的情绪、认知,并根据心理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并实施。
1.2.2精神支持疗法
        由于ICU患者均为危重症患者,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心情焦虑、孤独感强。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和陪伴,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并采用肯定的口吻,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
1.2.3环境改善
        ICU环境尽量家庭化,增加生活气息,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减轻患者的感觉负荷,如操作各种仪器时轻拿轻放、减小监护及报警器的音量、及时关掉不用的设备等;将病房照明调到适应的亮度,避免光源对患者眼部产生刺激;定期打扫,保持环境的整洁干净;控制病房温湿度;调查患者的音乐喜好,制定和实施音乐治疗计划,定时播放音乐,来缓解焦虑紧张的情绪。
1.2.4暗示疗法
        护理人员要明确告知患者病情的好转情况,通过语言的方式暗示患者恢复状况良好,树立治疗信心;引导患者向积极的一面想象,如出院后的计划、疾病痊愈时的景象等;借助心理暗示改善患者抑郁心理,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配合护理工作。
1.3观察指标
        心理状态:以HAMD、HAMA量表进行评定,HAMD包括抑郁、自杀等17项评分条目总分54分;HAMA包含认知功能、躯体性焦虑等14项评分条目,总分56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计量资料(±s)分别采用2检验、t检验来计算2值、t值,观察P值大小,若P<0.05,则代表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相反。
2结果
        在HAMD、HAMA评分上,两组干预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较干预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明显较低(P<0.05)。结果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ICU综合症一般由自身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在自身方面:首先对疾病认识较少从而存在心理障碍,潜意识产生恐惧;其次患者将疼痛放大;最后患者长期依赖某种药物或者部分患者既往史中有精神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等[2]。在环境方面:ICU病房有很多监护仪器和设备,患者对环境感到陌生,不能够适应;患者需要适当隔离,患者和家属沟通交流较少,容易产生焦虑和不安全感;一些设备音箱声音较大,给患者带来了压力感和疼痛感。由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关注和评估患者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的采用合理的预防和护理。
        本研究采用了心理干预,通过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计划;精神支持疗法可改善患者精神状态,通过加强患者的户外活动,增强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应激能力;环境改善可有针对性的改善患者的住院环境,缓解负面情绪,减少失眠等现象的发生;暗示疗法可通过语言、心理、行为等暗示,使患者的行为动作与心理活动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3]。本研究表明,在干预之后,观察组HAMD、HAMA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及时的预防和护理能够降低患者HAMD、HAMA评分。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要明确ICU 综合症的发病原因,根据患者的心理评估结果、实际情况,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缓解患者因恐惧而产生的焦虑和抑郁心理,改善护理人员与患者以及家属的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波黎,李佳,毛玉婷.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147-149.
[2]安玉燕,乔惠霞,李佳蔚,等.心理干预在预防和减少ICU综合症中的研究探讨[J].甘肃科技,2018,34(4):131-133.
[3]缪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ICU综合症的心理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2018,3(13):26-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