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园园
浙江省 杭州市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 311100
【摘要】目的:针对急诊ICU患者行护理干预对于不良反应、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的临床影响。方法:随机在2020年1月到2020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4例急诊ICU患者,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n=52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不同护理,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48例(92.31%),显著高于参照组39例(75.00%),P<0.05。结论:对于患有急诊ICU患者行护理干预,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感染率,利于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诊ICU患者;不良反应;感染率;护理满意度
临床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加强急诊ICU患者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开展护理工作,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感染率[1-2]。与此同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护理需求给予科学的护理指导,进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在2020年1月到2020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4例急诊ICU患者,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n=52例。纳入标准:①资料完整;②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认知障碍;②难以配合研究。参照组男性31例,女性21例,年龄16-76岁,平均年龄(40.51±6.08)岁。研究组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0.91±6.34)岁。2组资料存在可比性,P〉0.05。
1.2方法
参照组行常规护理。按照医嘱做好治疗器械的准备工作,间隔15min查房,密切监测患者体征,及时记录用药情况和护理操作,并且配合医生开展一系列的护理工作。
研究组行综合护理。首先,加强对于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确诊并转入ICU病房后,护理人员需要详细讲解有关患者的患病情况,并说明治疗方法以及最终目的,在沟通过程中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和医疗技术等,通过综合的分析帮助患者和患者家属做好心理准备,进而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其次,对于急诊ICU患者来说,由于病情危重,需要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和心理变化,护理人员需每隔30min测量1次血压水平,监护患者的全身反应和头脑意识,定期进行血气分析,及时判断患者的患病情况,严格控制风险的发生;再次,对于急诊ICU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患者由于无法与患者家属见面和交流,受到疼痛因素的影响,患者容易出现不同程度暴躁和焦虑的心理情绪,护理人员需要通过患者的面部表情,判断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缓解内心情绪,改善精神状态;最后,对于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对于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则需要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分泌物,定时进行吸痰和雾化吸入,确保呼吸道的畅通;对于皮肤损伤患者,则需要避免创面感染以及累及周围皮肤,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换药,做好皮肤管理,使用温水擦拭周围皮肤。对于骨折或者昏迷的患者,则需要定期帮助患者更换体位,减少深静脉血栓和压疮的发生。
1.3临床观察指标[3]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的观察指标包括:皮肤反应、胃肠道反应和中枢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过程中,借由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感染率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例(5.77%),明显低于参照组10例(19.23%),T值=4.308,P值=0.038。研究组感染率2例(3.85%),明显低于参照组8例(15.38%),T值=3.983,P值=0.046。经过不同护理,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
2.2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48例(92.31%),显著高于参照组39例(75.00%),P<0.05。见表1:
![](/userUpload/25(5028).png)
3 讨论
急诊ICU患者具有病情危重和复杂的特点,在临床治疗和护理期间,患者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如:尿路感染和肺部感染等,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将会加重患者病情,严重影响了治疗进程和效果[4-5]。因此,临床上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加强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变化,及时给予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进而减少不良反应和感染的发生[1]。经过不同护理,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48例(92.31%),显著高于参照组39例(75.00%),P<0.05。由此可见,通过行综合护理干预,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感染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患者的护理需求,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羽云燕,李莲英,左育涛,等.术前护理干预对急诊全麻手术患者复苏效果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0,15(04):151.
[2]张敏秋.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对急诊手术患者焦虑、应激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2):269-270.
[3]曾晖.全面护理干预对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03):363-364.
[4]孙秀芹.全方位护理干预对急诊留观室静脉输液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9,13(06):494-496.
[5]杨娟,惠晓芳,夏泽燕.护理干预对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患者效果探讨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A0):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