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华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探究将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应用于二型糖尿病治疗中,对患者餐后高血糖产生的影响,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中数据库资料登记有效的二型糖尿病患者76名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选择门冬胰岛素30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治疗时选择二甲双胍进行配合治疗,每组中均包含38名患者治疗完成后对比患者的血糖值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血糖值相较于对照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二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将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的血糖指标,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有积极意义,可作为一种优质的用药方案,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门冬胰岛素30;二甲双胍;二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治疗效果
二型糖尿病在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这种病症会对患者的机体功能造成极大的影响[1],如果二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及时对血糖进行控制,就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例如肾脏病变和眼底病变的这类并发症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患者进行治疗时,将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是近年来临床研究的新方向[2]。探究将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应用于二型糖尿病治疗中,对患者餐后高血糖产生的影响,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并获取优秀成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中数据库资料登记有效的二型糖尿病患者76名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介于56-81岁之间,平均年龄(64.4±2.9)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介于56-82岁之间,平均年龄(63.9±4.1)岁。
本次研究中患者一般资料由数据统计人员录入Excel表格进行对比,确认两组患者可比性良好(P>0.05)。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时接受常规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合理饮食,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知识教育以及用药治疗干预等各项操作。
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单纯应用门冬胰岛素30进行治疗,患者用药方式为注射用药,患者在早晚餐前与皮下注射0.4U/kg门冬胰岛素30;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治疗时,由医务人员在门冬胰岛素的治疗基础上增加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用药剂量为0.25~0.5g/次,患者每日三餐后进行口服用药。
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
1.3 评价标准
在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组间差异;血脂指标包括:HbAlc、2hPBG、FPG。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实验数据由医务人员应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数据中产生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标准差)形式记录,应用T值检验,产生的计量数据采用(%)形式进行记录,应用X2检验,最终结果与P值对比,确认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值对比
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血糖值相较于对照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血糖值对比
组别 FPG(mmol/L) 2hPG(mmol/L) HbA1c(%)
对照组(n=38) 7.36±1.26 10.36±2.51 2.58±1.32
实验组(n=38) 6.56±1.52 8.65±2.31 2.78±0.68
3讨论
糖尿病是目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慢性病症[3],就目前来说临床上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增加趋势,在现代的病理研究中显示,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均有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紊乱或胰岛素作用发生障碍,主要表现的代谢性综合疾病,二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4]。这种病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的胰岛β细胞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或患者机体对胰岛素产生了抵抗状况。胰岛素抵抗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一种常见病理因素[5],患者在出现胰岛素抵抗时,主要表现为机体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缺乏足够的摄取能力,导致患者体内的血液含糖量偏高,如果不对这种病症引起高度的重视并及时治疗,尽可能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就有可能导致患者的重要脏器及组织出现慢性进展性病变,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门冬胰岛素30属于一种新型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这种药物注射后10~20分钟即可起效,能够有效模拟人体胰岛素分泌和血糖变化,满足患者餐后胰岛素的需求,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并且还能有助于减少餐前和夜间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二甲双胍是目前临床上的一种常用降糖药物,这种药物能够有效减少干燥葡萄糖的输出,并且改善患者的肌肉胰岛素敏感性,使患者的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从患者血液中获得更多的葡萄糖,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抑制了患者肝肾过度的糖原异生。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是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并不会引发患者出现额外的不良反应,患者在治疗后血糖控制状况良好,具有良好的可饮用价值制的推广。
综上所述,二型糖尿病在目前临床上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类型,在对患者进行实际治疗时,将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30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助于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并且还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对于患者的后续治疗工作开展来说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蒋丹,毛佳蕾,唐秦,徐红兵. 二甲双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可行性的meta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20,36(20):3238-3243+3247.
[2]姚兰,蒋成霞,郭艳艳,游成珊,李梅.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及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J]. 西部医学,2020,32(10):1509-1512.
[3]岳扬,杨光,才蕊,赵琦. 利拉鲁肽及二甲双胍联合短期持续正压通气治疗2型糖尿病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评价[J]. 中国药业,2020,29(20):89-91.
[4]叶青,周璇,李燕. 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和氧化应激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20):2192-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