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体检人群中HPV感染现状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期   作者:李旭
[导读] 了解我院女性健康查体人群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 的感染情况
        李旭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天津市和平区  300000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女性健康查体人群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 的感染情况,为防治HPV感染和宫颈病变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 年1至12月在我院女性健康查体者13066人中HPV受检人数为1076例并对其HPV基因分型检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PV 阳性为315例,感染率为29.27%。HPV单一感染型占78.09% (246/315例);多重感染型占21.90% (69/315例)。 前六位感染基因型分别为11基因型(32/246例,占13%);42基因型(29/246例,占11.78%);40基因型(26/246例,占10.56%);6基因型(24/246例,占9.75%);51基因型(23/246例,占9.34%);44基因型(19/246例,占7.72%)。年龄分布特点为:22~30岁占28.92%;31~40岁占37.36%;41~50岁占41.20%;51~60岁30.97%;61~70岁占8.55%;≥71占23.80%。结论: 在我院女性健康体检人群中感染HPV前6位基因型为11型、42型、40型、6型、51型、44型,且以单一低危型感染为主,只有51型为高危型感染。但单一高危基因型感染和多重基因型感染中16型和18型的感染仍占较大比重,其中部分HPV感染者已出现了宫颈病变,HPV筛查呈现了重要推广价值。

        0引言:宫颈癌属于常见的妇科肿瘤疾病,且病死率也较高,对女性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对其应注重尽早发现和尽早治疗,即需加强对其筛查方法的推广【1】。HPV的持续感染是引起女性宫颈癌的主要病因之一,然而不同基因亚型对其发生发展影响不同【2-3】。HPV分型检测利于进一步提高检出率确保尽早筛查宫颈病变【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9 年1至12月在我院女性健康查体者13066人之中HPV受检人数为1076例 并对其HPV基因分型检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在22~86岁,平均年龄为(59.6+-4.56)岁。取材当日未妊娠,近一周无各种阴道治疗,近三个月无宫颈、宫腔各种手术治疗, 产后≥6个月,无盆腔放射治疗史。
1.2方法
        对HPV基因分型检测于参检人员女性宫颈口使用宫颈脱落细胞采集器采样,用宫颈刷紧贴宫颈口旋转 4周以上并停留≥10秒,取得脱落细胞,随后将毛刷至于存有专用保存液的瓶管中,在管口处将刷柄从有刻痕处折断,刷头落入套管中保存。对取得的宫颈脱落细胞,应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PV DNA,检测内容包括HR—HPV(16、18、31、33、35、39、45、51、52、 53、56、58、59、66、68、73、83型)和LR—HPV(6、11、 40、42、43、44、55、61、81型)。对1076例的HPV基因分型检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HPV 阳性为315例,感染率为29.27%。HPV单一感染基因型占78.09% (246/315例);单一高危基因型感染占26.66%(84/315例);单一低危亚型感染占51.42%(162/315例)。多重基因型感染占21.90% (69/315例):其中二重基因型感染占16.82%(53/315例)、三重基因型感染占3.80%(12/315例)、四重基因型感染及其以上占1.26%(4/315例)(表1)。单一高危基因型感染和多重基因型感染中16型和18型的感染仍占较大比重。前六位基因型感染分别为11基因型(32/246例,占13%);42基因型(29/246例,占11.78%);40基因型(26/246例,占10.56%);6基因型(24/246例,占9.75%);51基因型(23/246例,占9.34%);44基因型(19/246例,占7.72%)。
        2.2HPV感染的年龄特征
        年龄分布特点为:22~30岁占28.92%;31~40岁占37.36%;41~50岁占41.20%;51~60岁占30.97%;61~70岁占8.55%;≥71占23.80%。
如表1所示不同年龄女性HPV感染的特点,前三位HPV感染率最高峰出现在41~50岁(41.20%),其次为31~40岁 (37.36%),再其次为51~60岁(30.97%);最低值
(除60岁组别外)则出现在22~30岁(28.92%)。高危型及低危型感染者均以低危型感染为突出31~40岁和41~50岁及51~60岁三组,分别为21.42%和18.02%及17.84%。
合计      1076        84(7.80)   162(15.05)     69(6.41)    315(29.27)     761(70.72)
3 讨论
        宫颈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重大恶性肿瘤之一。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HPV感染是引起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因此,HPV感染检查已经成为宫颈癌防治中必不可少的筛查内容。目前, 宫颈癌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正在向预防、检测和控制 HPV感染的方向发展。
        HPV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据文献报道,年龄是HPV感染和宫颈病变的影响因素【5】。HPV不同型别的筛查对宫颈癌的预防和控制有重大意义。本数据显示HPV感染率高峰出现在41~50岁(41.20%)女性人群中,其次为31~40岁(37.26%)组,再其次为51~60岁(30.97%)。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绝经过渡期可始于40岁,历时短至1-2年,长至10~20年【6】。如果将以上两个年龄组统一划分为绝经过渡期女性,那么本数据中除绝经过渡期这一HPV感染高峰外,另一HPV感染率高峰则出现在22~30岁(28.92%)女性人群中。不同地区、 不同人群的HPV流行率、感染型别有明显差异【7】。了解当地体检女性人群的HPV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分布对该地区的宫颈癌防控具有必要性。据有关文献报道,女性阴道PH值与女性月经状况密切相关,绝经后女性阴道PH值较未绝经女性阴道PH值明显的增高,阴道PH值的增高也提高了绝经过渡期女性对 HPV的易感性从而提高该时期女性感染HPV 的阳性率及HPV持续感染的风险【8】。从本数据还发现,22~30岁女性HPV感染率低于绝经过渡期女性,这可能是因为此年龄段女性自身免疫能力及宫颈局部微环境较好,大部分HPV可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清除,只会造成 HPV一过性感染。从回顾分析的结果看,青春期女性及绝经过渡期女性的筛查例数百分比明显低于生育期女性,说明这两个时期女性健康查体意识较生育期女性明显淡薄。
        该数据还发现,单一基因型感染和多重基因型感染中含有16基因型和18基因型感染的有34例 其中高危型感染占23.80%(20/84例);二重感染占52.83%(28/53例);三重感染占25%(3/12例);四重感染级以上75%(3/4例)。HPV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每一型又包含多种 HPV亚型,低危型主要与尖锐湿疣密切相关,高危型主要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密切相关【9】。据文献报道,HPVl6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最为密切,HPVl8感染可能与宫颈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10. 11】。此结果与其它相关文献报道 一致。笔者发现虽然HPV各亚型在不同年龄女性中的感染率无明显差异,但同年龄女性中HPV各亚型的感染率却有明显差异,其中 HPV 16在各年龄组中的感染率较高,HPVl6感染在青春期、生育期及绝经过渡期女性的风险无明显差异。虽然HPVl6 感染任一时期女性的风险无差异,但青春期及绝经过渡期女性具有健康查体意识淡薄,使其在感染HPV后不能被及时发现或治疗,依从性差,使其有更长的病毒携带期,从而增加了青春期及绝经过渡期女性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病的风险。故女性一生各阶段的HPV感染均有待进一步研究,加强HPV亚型的筛查对宫颈癌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秋红,杜桂清,邓桂霞,等.HPV分型联合TCT 检测及宫颈活检对宫颈癌癌前病变早期筛查的临床应用分析【J】.北京医学.2016.38(01):72-73.
2. 张玲.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 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分型及临床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7):1076-1078.
3. 李春红,胡芝.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9):1827-1829.
4.张茗,金冬玲,脱晋,等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初探【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6,25(03):214-216.
5.陈建辉,陈忠东.湘南地区浸润性宫颈癌HPV基因分型的研究 【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2):1852,1857
6.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16
7.李凌佳,张胜,刘彤云,等.人乳头瘤病毒分子流行病学 及临床相关疾病诊疗进展【J】.皮肤病与性病,2017,39(1):
8.Clarke M A,Rodfiguez A C,Gage J C,et a1.A large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age—related associations between vaginal pH and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J].BMC Infect Dis,2012,12:33
9.Szarewski A.Cervarix(R):a bivalent vaccine against HPV types 16 and 18,with cross—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high—risk HPV types[J].Expert Rev Vaccines.2012.1 1(6):645
10.Intharaburan S,Tanapat Y,Tatanan K,et a1.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following radiation therapy or concurrent chemoradiation for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J]J Med Assoc Thai, 2012,95(Suppl 5):$38
11.Prakrankamanant P.Leelayuwat C。Promptmas C.et a1.The devel—opment of DNA-based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integrated with isothermal DNA amplification system for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58 detection[J].Biosens Bioelectron,2013,40(1):2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