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唤醒在重症患者镇静中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期   作者:黄瑜梅 杨丽艳*通讯作者
[导读] 探讨每日唤醒在重症患者镇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我院ICU有镇痛镇静病人50例

        黄瑜梅 杨丽艳*通讯作者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338025
        摘要 目的 探讨每日唤醒在重症患者镇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我院ICU有镇痛镇静病人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ICU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每日镇静唤醒策略。①观察镇静药物使用量、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②观察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镇静药物使用量少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ICU有镇静镇痛病人采用每日唤醒策略,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缩短ICU入住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镇静药物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每日唤醒;重症;镇静
        重症医学科(ICU)的重症患者常采用镇镇痛静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代谢和氧需和氧耗,减轻强烈的病理因素所造成的损伤,为器官功能的恢复赢得时间,是ICU治疗中最基本的环节[1]。但长期大剂量使用镇痛镇静药,可产生依赖和戒断症状,由于药物蓄积和药效延长,延长了患者的苏醒时间[2]。有学者提出每日唤醒为每日暂时停止镇静药物输入,直至患者清醒并能正确回答3~4个简单的问题或患者逐渐表现不适或躁动[3]。每日唤醒能有效防止患者过度镇静,降低并发症,减少住院费用,减少镇静药物用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我院开展了该方面的研究。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我院ICU有镇痛镇静病人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4例,年龄为41~87岁,平均年龄为(61.42±6.85)岁;APACHE II评分为12~20分,平均评分为(16.25±3.21)分;肺部感染9例,重症肺炎6例,肾功能衰竭1例,脑内出血2例,肺癌1例,喉癌1例,重症胰腺炎1例,2型糖尿病1例,颈部脊髓损伤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肋骨骨折1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为26-88岁,平均年龄为(61.53±6.77)岁;APACHE II评分为12~19分,平均评分为(16.09±3.05)分;肺部感染5例,重症肺炎5例,白血病1例,尿毒症3例。急性心肌梗死3例,颈骨骨折1例,股骨骨折1例,恶性肿瘤1例,多发伤1例,败血症1例,脑挫伤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2例.两组患者的上述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收治入ICU大于48小时,接受镇痛镇静治疗的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协议书。排除标准:严重ARDS 24小时内心肌缺血的患者;颅内高压接受肌松治疗者;活动性癫痫酒精戒断治疗者;其他等需要持续镇静治疗的患者,如破伤风中毒患者;对药物过敏,存在药物过敏史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ICU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每日镇静唤醒策略。
        对照组:为患者做好病室环境的护理,要清洁、舒适,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根据患者的病种、病情合理安排病床,室内温度保持24度左右;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免疫力低下或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安排在隔离病房治疗;做好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工作,做好护理记录;遵医嘱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温水擦浴,定时翻身拍背等,预防压疮。
        观察组:1、用镇静药物的患者,责任护士每两小时RASS评分一次,使患者的RASS 评分维持在-2~-3分,次日7:30由责任护士根据医嘱停用镇痛镇静药物。2、停药后由责班护士每 15~30 min评估患者唤醒程度。3、以镇静效果好又容易被唤醒、能回答简单的问题或完成简单的指令性动作,能维持正常的睡眠苏醒周期为每日唤醒目标。4、对无法达到意识完全清醒的患者,以生命体征有明显变化,如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加快或不自主运动增加为每日唤醒目标。5、然后遵医嘱按原剂量的50%重新输注镇静、镇痛药物,并逐渐调整以获得满意的RASS评分 -2~-3分,持续至患者病情稳定后停用。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镇静药物使用量、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②观察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疗效判定标准[4]:1、能正确回答至少 3~4个简单问题或者患者逐渐表现不适或躁动。2、对于意识状况本来就很差、无法达到完全清醒的患者,只要患者生命体征有明显变化如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加快,或不自主运动增加时,即达到唤醒目的。
        评估方法[5]:1、护士熟练掌握RASS评分,使镇痛镇静患者RASS评分达-2~-3分,为次日唤醒成功的打好基础。2、患者能正确回答至少 3~4个简单问题或者患者逐渐表现不适或躁动。3、对于意识状况本来就很差、无法达到完全清醒的患者,只要患者生命体征有明显变化如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加快,或不自主运动增加时,即达到唤醒目的。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处理数据,计量数据表示为(±s),计数数据表示为(%),组内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或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镇静药物使用量、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比
        观察组镇静药物使用量少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早在2000年的时候,就有学者提出了每日唤醒理念,认为对于药物镇静的患者,在每日的上午,中断镇静剂,等到患者清醒后,可以按照要求作出简单的动作[6]。如果患者可以睁眼,并且完成回答问题的过程,生命体征平稳,则可以对患者进行脱机评价。如果患者的生命体征不够平稳,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进行镇痛、镇静,调整镇静评分。
        ICU机械通气患者,在进行持续的镇痛镇静过程中,镇静剂会在患者的体内蓄积,延长患者的苏醒时间,也因此也延长了拔管、撤机时间[7]。对患者实施每日唤醒,主要是通过每日暂停镇静剂的方式,对患者的镇静状况作出评估,从而避免镇静过度情况的发生,也减少了镇静剂的使用。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镇静药物使用量少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每日唤醒策略,利于减少患者的镇静药物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可见每日唤醒策略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ICU患者,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包括器官功能衰竭、呼吸机相关性费肺炎等,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8]。因此,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对ICU有镇静镇痛病人采用每日唤醒策略,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缩短ICU入住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镇静药物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周燕萍, 刘婷, 袁泽会. 右美托咪定用于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机械通气患者镇静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 19(11): 1366-1369+1372.
[2] 王丽, 宋鹏延, 黄露. 镇静镇痛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实践研究[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 19(11): 157-159.
[3] 张雯. 目标性镇静护理在急诊ICU重症肺炎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 2019, 37(17): 149-151.
[4] 刘永瑞, 何羿昕. 脑出血患者术后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9, 36(03): 288-290.
[5] 刘毓英, 史华颖. 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护理应用效果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 15(24): 3767-3770.
[6] 杨巾夏, 张文燕, 王新. 危重症患儿镇静护理的研究进展[J]. 上海护理, 2018, 18(11): 78-81.
[7] 赵柏青. 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咪达唑仑和丙泊酚的镇静疗效观察与护理[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8, 18(11): 2092-2094.
[8] 张润华. 不同镇静药物组合对行机械通气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患者的镇静效果[J]. 医疗装备, 2018, 31(20): 115-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