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床边监护仪报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期   作者:蔡悦
[导读] 分析与调查ICU床边监护仪报警现状的因素,给组建更全面的监护仪报警体系提供数据参考。

        蔡悦
        安徽省马鞍山十七冶医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1
        【摘要】目的:分析与调查ICU床边监护仪报警现状的因素,给组建更全面的监护仪报警体系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调查员自行制定的数据分析表,记录ICU床边监护仪持续10天的警报次数和警报处理结果。对参加调查的患者和护士的基本情况进行收集。结果:根据数据分析每例患者监测仪平均警报30.8次,错误警报率达到65.31%,其中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心律失常、呼吸错误警报分别占比警报总数的63.99%、31.23%、39.25%、99.48%、86.42%,有意义和需要联系医生的警报分别占比总数的3.31%和2.14%。结论:在ICU中存在大量的错误警报和无意义警报,解决这种问题已经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监护仪报警;重症监护室;报警因素
        在患者住院中,当医疗仪器出现故障时,或者患者的病情出现了变化,医疗仪器报警的存在提醒了医护人员,也是提升患者安全因素的重要来源。但是过多的警报声音会产生噪声污染,不利于患者治疗[1]。而那些无意义警报和错误警报会让医护人员疲惫懈怠,对警报声产生不敏感及不信任的想法,导致有些医护人员会调低警报音量或者直接关闭警报,把监护患者生命仪器的警报声置之度外。特别是在ICU,应对警报声音的迟钝,会产生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危机时会断送患者生命。由此可见,对于ICU患者来说,床边监护仪是不可或缺的监护设备。因此本研究分析与调查ICU床边监护仪报警现状的因素,给组建更全面的监护仪报警体系提供数据参考[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医院ICU病房有32张床位,全部配备奥生(OSEN8000床边监护仪,心电监护均为5导联,指氧饱和度探头为鱼跃(YX303)。观察2020年3月5日~2020年3月14日在我院ICU病房治疗的患者3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54.25±11.64);患病住院原因:交通事故5例,心脏病8例,脑血栓7例,呼吸性衰竭6例,打击伤6例;参加调查试验的护理护士共有60名,女性55名,男性5名;年龄(31.37±5.71);学历:本科及以上51名,本科以下9名;在ICU工作1年以上45名,1年以下15名。纳入标准:①符合ICU重大疾病诊断标准;②能够正常交流和沟通;③通过医院领导委员会批准患者和护士同意;排除标准:①对电极片过敏的患者;②蓝色警报;③手术期间的警报;④外出检查时警报
1.2 方法  采用调查员制定的数据分析表分析在2020年3月5日~2020年3月14日在我院ICU病房治疗的32例患者。由通过培训的10名调查人员进行24小时收集警报,并且每个小时记录一次监护仪警报次数,由经过培训的护士负责汇集全部的有意义警报、无意义警报、错误警报以及正确警报,然后记录报警的时间、日期、原因、级别、处理和有无联系医生。有意义警报:护理人员能够及时采取方法干预警报;无意义警报:护理人员没有及时采取任何方法干预警报;错误警报:不能充分说明患者病情变化的警报;正确警报:能够充分说明患者病情变化的警报。
1.3观察指标  观察10天内32台床边监测仪不同类型的警报情况、正确警报中是否处理的警报结果和通知医生的警报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4.0软件对不同类型的警报情况和正确警报中如何处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选择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χs)进行描述并用t检验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记录10天内32台监护仪各种警报状况见表1
        当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患者情绪焦躁不安和治疗后的康复运动等都是发生警报的重要原因。
表1  10天内32台监护仪各种警报状况见表   次数(%)

3讨论
        根据表1展示的错误警报发生率达到65.31%,其中99.48%的错误警报是心律失常,可见心律失常在ICU床边监护仪中出现警报的频率很高。护士并不会顾忌患者个体,更改监护仪原定程序设置,因此造成错误警报率很高,对此,下一步更精确化处理心律失常的错误警报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而呼吸警报的错误率也达到86.42%,造成警报原因有:①因为患者不同体型,护士准确寻找到电极片位置比较困难;②肢体移动会不小心导致电极片脱落;③没有去除毛发造成电极片粘贴不牢固导致脱落;至于氧饱和度警报、大半原因发生在探头,更换粘贴式探头或者一次性饱和度探头,可减少警报的发生,增加监测准确性。影响血压的监测准确性因素有:患者体温过低;水肿;肥胖;袖带的松紧、大小已经测量部位,另外心率每分钟超过240次或每分钟低于40次,都是不允许患者进行血压监测。正确警报中分为无意义和有意义,在警报总数分别占比31.38%和3.31%,有意义警报大多真实反应了患者身体情况,基本上都告知了主治医生并作出了相应措施,这里我们不再进行更多阐述。无意义警报大部分来源于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呼吸,这些都在极限警报范围内。极限警报的设置范围不能太大和太小,目前每一项范围在国际上还没固定标准,比如当心率警报由最大上限每分钟120次调整到每分钟130次,警报次数减少了一半。大多数处理警报方法有:①调节镇静药物及血管活性药物速度;②调节氧饱和度探头位置;③调整动脉侧压部位;④确保加速补液、测压管通畅和吸痰;⑤调解报警范围;
        综上所诉,在ICU中存在大量的错误警报和无意义警报,解决这种问题已经是当务之急,护理人员对待警报要认真查看,不可玩忽职守,毕竟生命安全重于泰山。对于其他的影响监测仪器警报因素,我们将在之后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魏建新, 胡少科, 张强,等. 血液透析中心警报声与患者应激反应的关联分析[J]. 中国医疗设备, 2016, 03(3):127-129.
[2]魏安海, 张和华, 尹军,等. 重症监护报警管理系统设计[J]. 中国医学装备, 2018, 15(11):140-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