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加强健康教育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的对策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期   作者:李传法、李新
[导读] 随着社会对人本理念的愈加重视,以人为本的观点也逐渐渗透到了各个领域。

        李传法、李新
        山东省东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省东平县271500
        摘要:随着社会对人本理念的愈加重视,以人为本的观点也逐渐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劳动者作为生产领域发展的主要动力,其健康安全问题也是近年来备受生产领域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如何实现劳动者在工作中的安全作业,提升他们在工作压力下的身体素质,减少劳动者患职业病的几率则是用人单位开展健康教育的核心目的。本文介绍了用人单位加强健康教育的意义,并通过对劳动者健康安全现状的分析,对健康教育的开展内容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用人单位;健康教育;劳动者;生命安全
前言:社会发展速度的提升让当前企业生产效率不足和安全性差等问题得到了暴露。作为企业生产作业的主体,劳动者面对经济利益、较大的劳动强度和危险环境作业等多重问题时常常呈现出应对不足、自我防护意识差的状况,这不仅为其自身的生命安全留下隐患,对用人企业而言也是一种莫大的风险[1]。为确保劳动者在劳动生产中的生命安全得到更全面的保障,加强用人单位健康教育的开展十分必要,而从职业病的角度切入健康教育的开展也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一、用人单位强化劳动者健康教育的意义
1.职业病的概述
        职业病在我国广大劳动者的认知中并不陌生。2002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对职业病做了明确定义,指出职业病为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而导致的疾病。而相关法律则以同年卫生部、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职业病目录》中的115种职业病作为职业病的判断标准。实际工作中,劳动者长期从事生产劳动,因工作环境的有害因素患职业病的情况并不少见。职业病病因明确、检测识别性强、具有高危易感等特征,同时可以通过相关预防措施的实施得到很好的控制。
2.健康教育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根据宪法中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等规定提出的法律,其强调了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并对劳动者职业生命质量的延长和劳动资源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阐述,赋予了劳动者知情权、培训权、职业健康权、特殊保障权和诊断选择权等12种权利,旨在通过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约束,提升劳动者的健康安全意识,增进劳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助力。因而用人单位必须遵循相关法律,加强对劳动者健康安全的重视,并通过健康教育的开展,提升劳动者的相关意识[2]。
二、劳动者健康安全现状分析
1.劳动者劳动强度大
        当前各用人单位为保证生产效率和生产所带来的各项经济收益,导致安设在劳动者肩上的工作压力逐渐增加,劳动者的工作强度较大,加班现象更是尤为普遍,其中以农民工加班的情况最为突出。有研究表明,农民工加班总体高于城镇职工的加班比例,这让他们的作业安全和身体状况尤为令人担忧。高强度的作业必然会为他们带来生命安全的隐患,恶性循环不但会为其他劳动者带来恶劣影响,更会阻碍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
2.劳动者职业病频发
        除了工作强度较大之外,很多生产单位的工作环境也为劳动者的健康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于客观因素,如煤矿、非煤矿山、化工、钢材和塑胶等生产单位的作业条件都存在有碍劳动者健康安全的因素,易导致劳动者患上职业病。

当前我国法定职业病有115种,多为劳动者工作环境不佳和其自身健康安全意识不足造成的,轻者会为劳动者带来伤痛,重者则会导致劳动者的死亡,对此,用人单位应予以重视,并改进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对于工作环境暂无法扭转的情况,应对劳动者做好相关的健康教育,以减少劳动者患职业病的几率。        
三、健康教育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的对策
1.制定职业安全规范并考核
        以往用人单位对于劳动者的安全教育不够重视,加上劳动者学历参差不齐,对于安全作业的概念了解得不够深入、透彻,导致生产企业安全事故频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命关天,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对此,用人单位应在健康教育开展前将劳动者的作业安全纳入到考虑中,通过为劳动者制定相关的职业安全规范,并定期考核,使劳动者熟练掌握安全的生产操作方法,从而减少因操作不当产生的安全问题,进一步保证劳动者从事生产作业过程中的生命健康安全。
2.展开不同环境作业注意事项培训
        劳动者在生产作业中出现健康安全问题,除了生产操作行为不当外,还有工作环境不达标的原因。生产作业为劳动者带来健康安全问题的最常见原因有粉尘环境、噪声环境和有毒气体环境,为避免劳动者作业中受以上环境的侵扰,用人单位在相应的健康教育培训中应针对防尘口罩、安全帽、耳塞耳罩、防毒面具和送风面罩等防护设备的佩戴进行强调教育,并定期开展防护措施的装备竞赛,一方面可以加强劳动者对防护装备佩戴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可对防护装备佩戴存在问题的劳动者进行纠正,以确保每个进入到生产作业中的劳动者能够做好相关安全防护[3]。
3.定期开展职业病防控健康教育
        即便在生产安全方面做足防护措施,但一些特定的生产条件仍会不可避免地给劳动者的健康带来影响。从这一角度而言,用人单位还应加强对劳动者的食品营养教育培训。食品营养教育作为提高劳动者健康水平的有效方式,可通过对劳动者提供合理膳食来实现对其健康水平的调节,使他们患各种疾病的几率得到大大降低。对于长期接触粉尘的劳动者而言,在饮食中多加入木耳等清肺食物可有效降低其患上肺病的几率;对高温作业的劳动者而言,增加淡盐水和矿物质的摄入量可以减少劳动者在高温缺水环境下作业导致脱水或电解质紊乱甚至患上肾结石的风险;对倒班的劳动者而言,不规律作息会加重他们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故而应对劳动者进行宣传规范饮食的益处[4]。
4.建立职业病诊断排查机制
        用人单位除了可在健康教育中加强劳动者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营养饮食观念,还可以通过职业病诊断排查机制的组建,引导劳动者对自身健康问题及时上报。由于很多劳动者工作中缺乏对自身健康情况的关注,产生职业病症状也多是独自忍耐,自我保护意识不足,极可能会加重自身病情。因此健康教育的开展不仅要围绕劳动者的健康安全注意事项来展开,还要对劳动者解释说明单位内部职业病诊断排查机制的作用,即帮助身体出现问题的劳动者及时到医疗单位进行职业病的诊断和排查,以为其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
结语:综上所述,劳动者是企业等用人单位维持生产的主体,随着社会对人本理念的提倡,劳动者的健康安全问题也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对此,用人单位应加强单位内部健康教育的开展,从职业安全规范、特定环境作业和职业病防控方面展开对劳动者的培训,并借助职业病诊断排查机制的建立,增进对劳动者健康安全意识的提升,并进一步控制其职业病的形成,从而为用人单位的发展带来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健. 对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 15(002):134-136.
[2]高兵. 强化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的思考[J]. 中国电力教育, 2019, 381(11):38-39.
[3]刘磊, 李鹏飞, 姜正好,等. 某手套生产企业员工职业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 中国健康教育, 2019, 35(10):948-950,959.
[4]唐咏梅, 陈旭, 田珍榛,等. 钢铁高温作业工人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J]. 中国职业医学, 2017, 44(04):450-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