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帮扶转化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黄玲
[导读] 随着年级的增加,小学数学学困生人数也在增加

         黄玲
         灵山县沙坪镇七里小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 钦州市 535419
         摘要:随着年级的增加,小学数学学困生人数也在增加。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帮助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不断创新和变化。如何达到当前阶段学校的援助和改造已成为提高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结合我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作者阐述了有效的策略来帮助和改造有学习困难的小学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帮扶转化策略

一、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内在原因
1.对数学缺乏兴趣
         要学习任何课程或技能,首先,学习者需要对学习的内容有足够的兴趣。大多数学困生不愿意学习,因为他们对数学科目不感兴趣,这导致了小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不了解良好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再加上缺乏自我控制,会导致他们对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他们所做的事情与课堂无关,而他们在下课后也不独立完成家庭作业,他们采用抄同学的作业来应付老师。随着时间的流逝,此类学生就会成为我们所说的“学困生”。
2.数学学习方法不正确
         如前所述,缺乏兴趣会导致学生成为学困生。那么,为什么有些对数学很感兴趣,认真听讲的学生,下课后认真完成功课却数学成绩不好呢?那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成绩,错误的学习方法可能会导致一半的努力和数学上的很多困难。学生成为学习困难学生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方法是错误的,他们没有上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没有下课后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的习惯,他们认为在课堂上认真聆听就足够了,很容易造成在课程中的所学内容在课后抛诸脑后的现象,他们学习的特征之一是他们不愿意提出问题,或者他们不及时找到解决方案,如果有问题,就花几分钟进行思考。如果想不到,就会把它放在一边而忽略它,长此以往,缺乏独立分析和学习的能力。此外,学困生也有一个特点,他们将所有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身上,他们没有独立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没有依靠老师和同学的解释,也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想法。
(二)外部客观原因
1.数学课程本身的特点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我国数学学科的难度相对较高。同时,每个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缺少某节课程可能会导致数学学习的难度增加,因此,如果无法控制的因素导致缺少数学课程,则可能导致学生失去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并且很难学习。逐渐地,他们会在不断的挫折中放弃学习。慢慢地,它变成了数学上的“学困生”。数学不仅需要高逻辑,还需要想象力。要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学习数学,就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然而,在应试教育制度下,大多数学生的想象力或多或少受到限制,这也对良好地学习数学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数学“学困生”。
2.教学形式传统、落后
         尽管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但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的一些数学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使得本来就很差的数学或即将变成学困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困难,他们很长一段时间都对数学没有信心或兴趣,因此他们没有学习动机来继续数学学习。


二、如何转化、帮扶数学学困生
(一)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
         小学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开始发生变化,开始转变为抽象思维,但它们都是围绕特定事物发展的。我们必须特别注意探索他们的各种教学能力。在课堂上,“动手”和“动脑”相结合,以增强学生的热情并激发他们在各个方面的潜力。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学习过程。我们不仅重视最终的学习成绩,而且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老师,我们不应盲目地教与学,而应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学习,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发现和解决问题。对于学困生,我们必须做更多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与他们更多地交流,更多地鼓励他们,并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长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奖励。在数学学习中,给他们体验到数学带来的成就感和荣誉感,逐渐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从而达到改变学习困难学生的目的。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奖励制度
         通过多年的教育经验,作者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长处,称赞和鼓励他们。作者曾经在课堂上建立了奖励制度。奖励有数学学困生日常学习。例如,如果每天做20个数学问题,昨天正确做7个,今天正确做10个,这就是进步。有时口头赞美,有时会奖励一些铅笔和橡皮等小文具,这种做法确实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主动性,成功地帮助他们建立了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三)结对帮扶,给予及时帮助
         由于智力和基本原因,学困生接受知识的速度有点慢。如果教学容量大而知识难,他将在遇到困难时无法继续学习。此时,如果他能及时得到帮助,他就可以跟上学习进度。谁会及时帮助他?结对帮扶是一个不错的策略。安排座位时,老师可以给他一个与顶级学生一起坐的席位。如果他听不懂,可以向最好的学生求教。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可以不断获得帮助并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信心,并有效遏制下降趋势。为了使配对协助工作真正得以实施,教师应在平时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宣传和指导,倡导一种不仅仅是学习帮助的良好氛围,同时要意知人善任,并将得到定期评估和奖励。只要学困生不断进步,帮扶的学生就会得到称赞和奖励。建立这样一个良好的机制,不仅减轻了教师辅导的压力,而且提高了辅导的效率。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前文所述的坏习惯相信大多数“学困生”身上都存在。在这些不良习惯的影响下,自然无法将其从学习困难学生的角色中转变出来。因此,改变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在预习方面,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上课前进行预习的习惯,列出新知识中的难点,并尝试独立寻找答案,然后向老师寻求帮助。注重培养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的习惯,不做其他事情,积极参加课堂教学;在课后的复习功课方面,与父母沟通,要求学生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认真完成功课,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他们的转化工作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要求教师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和转变。笔者认为,遇到学习困难,无法转化的学生时,只要培养健康的人格和心理健康,将来成为社会上的普通劳动者也不错。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理想是使所有儿童幸福。作者认为,通过老师和父母的长期努力,学困生也一定会成为快乐的人,他们也将过上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徐月琴.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帮扶转化[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115.
[2]刘春霞.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2017:62.
[3]谭利都.浅谈“学困生”的帮扶与转化的途径[J].职教研究,2013(1):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