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数学高效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樊红梅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由于许多初中学校采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

         樊红梅
         洪洞县第二中学校   0416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由于许多初中学校采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使课堂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并且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后果。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值得教师予以认真思考,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着眼于分析和改进课堂的教学策略,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课堂教学规范框架设计工作,需要教师基于数学理论研究和数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主动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在渴望,从而探索符合学生个性的课堂教学方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教学;策略
引言
         在初中教育中,数学教学是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且具备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初中学生在对几何、代数等抽象数学概念、知识的学习方面存在较大困难,较之对其他科目的学习,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最新要求,以及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初中教师必须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更好地提高初中教学质量。
1融入信息数据,精准引导
         在传统化教学模式中,多数情况下,教师只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精准判断。这种方法非常不利于教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精准化引导。而在大数据环境下,教师可以借助大数据对教学的进度、教学的内容、学生的情感、学生学习的方式等进行精准化引导,让学生可以获得针对性地指导。通过这样的模式,可以直接规避一些不必要的指导,确保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精准化影响下提升自己。针对一些只有少部分同学无法掌握的内容,教师可以选择性地推送练习题,从而保证学生都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导学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学电子导学案并完成自主检测作业的方式,完成课前学习准备。当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完成作业的大数据分析,确定本次课程中教学的重难点。当发现部分学生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很容易与一元一次方程相混淆,这时候,教师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重难点对比分析二者之间的区别。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个性化习题,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类派发,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只需要分配一些一元二次基础习题就可以;针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派发一些一元二次方程应用延伸习题。通过对线上数据分析,精准引导,实现知识的内化。
2提高学生的思维密度
         初中数学课堂要求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也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思维发展要求,而且还要留出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独立、自主思考。以初中应用题教学为例,该应用题题目是A、B两个班级一共有95名学生,如今从A班调出一名学生到B班,那么A班的人数就是B班人数的90%,问A、B两个班级学生人数各是多少?在这道题中,正确解题为设A班有x人,B班有(95-x)人,根据题目可以列出方程x-1=(95-x+1)×90%,解出x=46,那么95-x=49,最后得出A班46人,B班49人。但是,部分学生在分析这道题时会将算式列为x-1=(95-x)×90%,这个算式得出的结果不是整数,因而认为该方程无解。

下面来分析一下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知道从A班调一个学生到B班,是(x-1)人,但是B班的(95-x)却没有变化,学生正是疏忽这点,导致解题出现问题,这也表明学生的某些思维发展还不成熟。所以,教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要让学生充分思考、仔细分析,提高思维的密度,将问题中所包含的条件列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避免丢失题中所给的条件,出现错误的解题思路,也能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具体思维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必须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中的自发性,而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育者可以通过在适当的教学准备和其他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作用,使学生愿意主动吸收数学知识。无论在哪个中学、哪个班级,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数学知识情况都是不均衡的。因此,教师有必要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根据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教学。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将行为内在化为个人行为时,学生会对于更重要且需要努力的事情给予兴趣,这是学习者吸收知识的最佳途径。与此同时,考虑到一个人的主观性常常与动机和其他心理状态有关。如果教师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种动机将使学习者获得更加良好的教育成果,并将这些良好的学习成果作为行为的强化手段,有效地提高学习者当前的学习状况,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参与实践
         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数学课内外实践活动教学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传扬团队精神、拓展学习方法。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时,也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作为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方法,结合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制订适用于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实践任务。在划分学习小组时,教师要尽量缩小小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这是推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竞争、在竞争学习中合作的基础条件,也是高效开展合作型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例如,在教学《灯光与影子》一课时,教师可以开展“观察灯光下的圆柱笔影子”的实践教学活动,设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中心投影的特点”的实践学习任务。在正式开展实践活动之前,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上的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并提前准备好手电筒等器材。在实践活动中,一名学生手持手电筒,两名学生分别将两根圆珠笔放在不同的位置并保持圆珠笔呈直立状态,另外一名学生标记影子的长度,以此来探究“中心投影的两光线相交于一点”的知识。
5实施情感教育
         情感虽然是非认知因素,但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动力作用,在学习定向、维持以及调节等方面都有着关键作用。加强情感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需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及认识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遵循情感发展规律,为初中数学教学与学习营造和谐的氛围。教师应在其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更好地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实现融洽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期待以及对教师的信任,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初中教师应该利用新课程理念,积极地配合并引导学生,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地融入到教学课程中,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树立良好的学习信心,完善自我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兴水.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J].中国新通信,2020(13):205.
[2]彭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D].重庆:西南大学,2020.
[3]郭瑞.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策略研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