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学科整合有效策略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董瑞
[导读] 近年来,云计算、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成熟,

         董瑞
         延安枣园小学                           
         摘要:近年来,云计算、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成熟,也走进人们的生活。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互联网的力量,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全新的现代化课堂,利用信息技术将相对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学科整合有效策略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学科整合、有效策略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凭借其开放性高、综合度高、效率高的优点,快速在教学领域得以推广。在当前阶段,促进教育信息化改革快速实现,成为新时期的重要目标。运用信息化的技术,将难理解的抽象知识化为具象,使课堂呈现更加生动直观,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的深度融合,搭建起了教学活动的新平台,有助于教师根据班级特点和学生差异开展个性教学,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气氛和情境。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目的
         建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密切联系,将其科学地融合在一起,目的在于充分运用科技的力量,将小学数学教学所需的资源、信息等提供给教育工作者,同时为学生营造更为科学和宽松的学习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以教师为教学活动中心的现状,让学生在经过整合的新型学习环境中,通过自身努力和体验,学习数学知识和技巧。
二、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中的优势
         2.1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自主学习的关键之处。教师要恰当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他们学习会变得更加主动,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2.2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
         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小学数学的抽象性更加明显,逻辑也更加严密,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但由于小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发散思维和抽象思维还未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存在难度。因此,教师需要运用信息化的技术,从形象思维入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采用信息化教学替代传统课堂灌输的方法模式,将数学知识变复杂为直观,变抽象为形象生动,将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成符合学生兴趣的视觉盛宴。
         2.3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培养的是学生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慢慢地发现学习数学的规律,学会总结这些规律,从而使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策略
         3.1创设有趣的情境,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复习导入、传授新课及巩固练习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少之又少,再加上数学学科原本就是一个相对抽象、枯燥的学科,也就难以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为例,小学生对平面图形相对容易理解些,但是理解立体图形便困难了许多。他们在初次接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总是表现得很困惑。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操作电子笔,将屏幕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图形进行拆分,然后要求学生观察拆分后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变成了什么。随后再利用拉长、伸缩的方法对长方体或正方体进行变形,并要求学生思考长方体与正方体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这种建立在视觉感官上的教学方法不但深受学生喜爱,还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2化难为易,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知识
         在过往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因为重点、难点学生不理解,而导致学习效率降低的情况并不少见。尽管小学生的记忆力、学习能力都相对较高,但其理解能力与抽象思维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生活经验的缺失,导致了学生的学习过分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对此,教师要利用好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与价值,通过展现推导知识点的过程,梳理教学的要点,力求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知识点本质,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平行线相关的知识内容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先梳理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再将其中的关系与方法一一列出来,积极通过已有的资源内容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更为开放、有序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学习效率更好提升。
         3.3基于多媒体技术的“讲解演示”的模式
         在有信息技术参与的课堂中,除了能让学生通过听来接收信息以外,还能通过直观的视觉刺激,增加学生学习信息的渠道。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制作PPT课件,可以更为灵活地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教师在编辑课件内容时,可以通过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全景式地呈现新知识,使学生调动所有感官接受新事物,缩短学习时间。从另一角度讲,学生接触课件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研究和接受的过程。这种呈现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研究和探索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的重点,在充分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加深理解。最后,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多媒体反复学习与交流,让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最精确的指导和帮助。
         3.4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自己是学生的引导者,这要求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学习的欲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对他们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理解数学知识。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它们制作成视频,通过网络平台发送给学生,让他们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让他们完成简单的预习任务就可以了,对于基础能力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了解数学中的一些深入的知识点,让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这样的方式也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同时这种方式也能够让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因为在理解较难的数学知识时,学生会对这些知识进行思考,并想出较好的解决思路,在解决问题后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让学生更愿意学习数学知识。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有效的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于更好地实现教学效率,基于此,教师要重视加强实践研究,不断进行教学方法优化与创新,从而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堂宏.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168.
[2]邵琪.浅析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9):38+72.
[3]姬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探究[J].中华少年,2018(29):292.
[4]仲敏.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有效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4):5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