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识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1期   作者:高芳
[导读] 通过美术课堂教学,探索出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意识的教学方法

         高芳
         河南省许昌市第十四中学    461000
         摘要:通过美术课堂教学,探索出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意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接触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感受中华文化魅力,逐步提高学生们的传统审美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关键词:美术课堂;核心素养;传统文化;审美意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势必引起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回归。我国古老的文化和传统美学积淀十分深厚,并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审美体系。由于我国经济落后以及各种历史的原因,世人对传统文化审美有着不了解和误解,不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有哪些,美在何处?更谈不上传承与发展。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我们美术教师通过美术课堂,研究探索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传统审美意识的方法和策略。
         在核心素养下提高学生传统审美意识的意义,首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我们通过美术课堂,让学生充分领略到传统艺术的灿烂辉煌,树立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第二使学生掌握初步传统艺术专业学科知识技能,为学生走上专业美术道路打下基础,也为发展成为终身学习能力建立美学储备。第三传统艺术欣赏能够实现多学科知识融合,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形成审美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四我国传统文化审美是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中国传统文化在人格品质追求真善美、知情意的统一,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些都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情操。

                                                             
         通过美术课堂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教学实践探索。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等形式的教学探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中国传统艺术,感受中国传统艺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逐步提高学生们的传统审美意识。并在艺术作品的赏析和创作中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美术课不仅至于美术课,而指向于人的核心素养和终身发展。
         一、开放式的美术课堂,大容量的传统文化艺术欣赏,奠定学生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基础。
         把互联网+引入到学生美术课堂,提供了新的课堂的教育生态。通过网上博物馆、纪录片库、图库等大量的视频、高清的数码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美与博大。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奠定学生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基础。
         二、中国传统艺术的专业技能知识学习,把学生带到了传统艺术之路。
         通过中国传统卫华艺术的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一方面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传统艺术的实际操作中,能够深刻领会传统艺术的魅力。真正体味中国传统艺术情趣以及深远意境。同时,基本技能的学习与实践,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动起来,获得成就感,引起他们的学习探究的兴趣。也为那些热爱艺术且具有艺术天赋的学生指引一条艺术道路。
         三、深入鉴赏分析优秀传统艺术作品,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美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美术课堂通过了解选用学生们比较熟悉,作品风格明显,具有代表性,易于学生发挥的作品作为鉴赏作品。这类的作品创作背景内容丰富,开放式赏析角度,易于学生的发挥。借助互联网丰富的教育资源平台,运用已学的专业知识,实现多学科知识融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判断性思维形成,发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让学生在鉴赏分析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深入的品味传统艺术作品的深层内涵,对中国传统美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四、 积极鼓励学生“敢想敢画”,培养创新创新能力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传统艺术基础技能,大胆创作。创新是艺术的生命,传统艺术也需要与时俱进,更需要新鲜活力。对学生艺术实践中的大胆创新之举及时大力鼓励,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永远是教与学两方面的配合。教师是教学的核心,起着引领教学的作用,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知识面、教学经验对课堂上的成功传达“中国传统传文化审美意”至关重要,教师需要加强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才能对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传达做到深入有效。教师需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运用其他文化的学习,促进美术的教学,同时,通过美术教学促进其他文化知识的学习。教师需要吃透教材,课堂上灵活生动,寓教于乐,激励学生去思考,师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总之,在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美术教学上,我们坚持在实际教学关爱学生,了解学生,了解自己,了解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精神,这些是保证中国传统审美意识有效传达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2] 王九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十人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 尹少淳.美术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
[4] 尹少淳. 谈美术教育[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5] 秦华.中国传统审美意象与美术教育美术[M].西安:西南师范大学高出版社,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