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木
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苗族乡地保小学 545508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于农村小学教育水平的要求不断增加。基于此,笔者从生活学习和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浅谈农村小学习作素材的积累,分析如下。
关键词:习作素材;积累途径;方法指导
前言: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这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每一次作文布置时,学生总会挠头叹气,无从下手,没什么内容可写。即便写成作文,也是拼凑而成的,凭空想象,没有真情实感。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会厌恶作文,根据这种状况如何提高学生的才能呢?除了激起写作兴趣外,还要稳固言语基础,掌握选择语言运用的根本方法,造句和理解课文语句,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渠道学习,以不同的方式观察事物,体验生活。经过不同的方法和渠道来选择和积聚写作素材。结合多年的教学经历,我想谈谈对于学生习作材料积聚的一些想法。
一、农村小学习作现状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乡村儿童写作的现状是他们的知识有限,文字言语较差并且写作时无话可说。即便是勉强写成的作品也没有内容,思想欠佳,言语缺乏真实感。谎话和空话,甚至从三年级到六年级都写了一件事。许多农村教师将习作训练仅限于教材,并且缺乏有效的写作指点。不能够在有限的写作指点中拓宽素材积累的渠道,也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乡村学生而言,写作的最大妨碍是缺乏丰富的写作素材。在这方面,笔者以为有必要运用多种渠道来帮助学生扩展学习资源并积聚写作素材。
二、农村小学习作素材积累策略
(一)以生活环境为先导,让学生身在农村
乡村辽阔,生活丰富多彩。大山,溪流和庄家地,田园风光和山村生活是乡村学生写作素材的来源。因此农村写作素材的积累应该以生活环境为先导,让学生身在农村。学生只需细心留意,就不难发现多样化的自然风光。与城市儿童相比,乡村学生还会看到更多的自然画面。对于孩子们,每一处画面都会使他们印象颇深。这样的场景画面是最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比如,家乡依山而建的瓦盖吊脚木楼石板路,大山里的森林小溪鱼蛙,大田里的蝴蝶菜花瓜黄豆绿,半夜里的虫鸣蛙唤鸡报狗吠等等。这种乡村生活环境是写作素材的来源。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只需孩子养成仔细察看的习惯,就会发现写之不尽的习作素材来源。
(二)以实践为载体,让学生根在农村
在教学中,需要以实践为载体,让学生根在农村。比如说可以让学生开心地参与活动和体验游戏。作文教学应注重“游戏活动”。活动可以是课堂活动或课外活动。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活动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全神贯注,充分发挥作用。同时,一切成员必须参与组织活动,每个学生都扮演角色,以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有经历和感受。依据喜欢活动的学生的性质,我常常应用上课和闭会之间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以吸引学生参与活动。
例如,与学生玩手工制作游戏,学生一同竞赛,丰富的活动带给学生风趣的学习内容,带给学生激烈的感官安慰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在“3月8日”妇女节时期,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母亲的艰苦,我组织了一次体验活动“孵鸡蛋”。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生鸡蛋,除了早晨睡觉以外,都要求将鸡蛋携带在身上。一周后,我依据这项活动布置了作文训练:回忆孵鸡蛋的过程并议论真实的感受。由于每个参与活动的学生都阅历了一种新颖而紧张的心境来照料鸡蛋的过程,并且具有很强的情感体验,所以当议论情感时,学生们冲到最后面,表现出激烈的交流愿望。
(三)以民俗为契机,让学生长在农村
写作需要察看生活。农村生活有农村生活的特征,教师可以以民俗为契机,让学生长在农村,以最小的语言运用和最小的举措来培育学生敏锐的察看才能,只要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很好地发掘生活宝藏,开发写作的源头。比如说从家庭生活中摄取素材,让他们仔细地在自己家中寻找美丽的地方,并在生活中运用智慧和哲学,他们就能培育察看的敏锐度,深度和全面性。如今的儿童与父母之间没有联络,他们无法感受到父母的照顾,也不明白如何照顾父母。于是在课后,我分配了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在家里吃饭时偷偷观察家人的举措,表情和言语,并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我们一同交流和分享,看看谁观察的认真。第二天,他们十分兴奋,热情地讲述了自己家里的故事:“爸爸在这里,他的双腿分开,他坐在沙发上,卷起袖子,然后大口吃饭...”听了他们终身的故事后,我感到非常高兴,他们学会了运用“眼睛察看”。在观察父母之后,还可以在生活中体验父母的工作,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从事一些农业工作,体验工作的辛苦,劳动阅历是难忘的,有了这种难忘的阅历,学生将愈加珍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工作成果。
(四)以生产劳动为线索,让学生心在农村
写作指点应该接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教师需要以生产劳动为线索,让学生心在农村,同时引导学生在对生产劳动理解的基础上对语言运用和句子进行简单的写作训练。当学生逐步融入劳动中,成为劳动者的一员,就可以借此机会培育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情感。同时,这种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也是人类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人类丰富和改善精神世界的过程。
结语
简而言之,笔者从以上几个方面处理了乡村小学写作中“饭不煮饭”的问题,并注重有效的指点,不只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技巧。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只需我们的语文教师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并在各个方面探究资源,我们一定会为乡村学生创造一个新的写作世界。
参考文献
[1]朱柯珂.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14).
[2]杨军军.写作心理转换理论在初中写作中的运用研究[J]. 科普童话. 2017(09).
[3]张慧珠.“生活教育”思想运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01).
[4]郭丽萍.“口述→写话→习作→创作”:小学语文写作能力层次式培养模式探索[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31).
[5]张晓东.重建习作教学新生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小学习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电化教育.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