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远明
玉溪镇淞江小学 贵州省遵义市 563503
摘要:科学是一门以动手能力、实验探究以及思考能力为共同组建的科目。开设该学科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培养其发现问题与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然而从传统的教学情况来看,由于教师教学思想过于落后,在教学中并不重视科学学科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所以学生在启蒙阶段就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学生。科学有利于推动世界进步,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科学学科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同时对其知识层面起到较大促进作用。因此,当前阶段教师要在教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其优良的学习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提高其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
而今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受到了老师、学生的欢迎,的确,它以它知识的广泛性、科学性、开放性等特点,囊括了自然、植物、动物、生命、人体等,囊括了微小世界、形状与结构、机械与工具、物质的变化、环境与我们等等。显然,对于新世纪的小学生来说,这些都是增长学生见识,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关键内容。所以,作为小学科学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科学课本身的特点,设疑、提问,并引导学生提问、质疑、解释,一步步打破科学知识的壁垒,靠近科学本质,提高学习效率,也促进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发展。
1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
1.1对于科学缺乏重视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同时又是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但是大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与社会知名度将教学重点放在语数学科的学习中,科学学科被忽略。学校对教师的培养仅限于可以上课即可,专业性不强。据调查,学校从事科学学科教学的教师大都是其他学科教师替代,因此很难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可见,由于学校对其不重视,小学科学教育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并不能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
1.2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小学教学的功利性过强,多数教师和家长只重视卷面成绩,忽视了动手和动脑能力的培养,因此不重视美术、科学与自然的教育。另外,小学科学教师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教学,容易使用自己的教学习惯,忽视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生硬刻板,缺乏适应性的教学内容,这样毫无趣味的内容,不易被小学生理解,教学效果往往得不到提升,不符合新课改中关于小学科学教学的要求。
2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构建
2.1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小学科学课堂与实验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构建高效的课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清晰地看到各种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对科学的世界产生好奇,这个过程中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但是当前仍然有部分教师不重视实验教学,就算是开展实验教学也仅是进行简单的演示实验,并不能达到发散学生思维的作用,也不利于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更不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经历实验的整个过程,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其意识到产生科学现象的主要原因,高效掌握所学的知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空气的热胀冷缩”这部分内容时,我先是引导学生沟通交流,让其互相探讨空气有何现象,调动学生探究欲望。其次,根据液体这个实验开展探讨与交流,由教师制定本节课的实验步骤与教学计划。
在学生探究之后,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气球,为了促进学生形成创作意识,要求学生自主设计,比如将气球放到一个相对耐热的容器上,让容器慢慢变热,这时要把控空气的情况,分析并观察这个过程空气的变化规律,使学生在学习中快速理解该现象发散的原因,快速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潜移默化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2.2提升相关教师的教学水平
语文、数学、英语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科目,也是小学生重点学习的对象,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小学科学等学科容易被忽视,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表现出敷衍的态度,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质量关乎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能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必须规范相关教师的行为标准,引导小学科学教师积极学习最新的科学知识,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传达给学生,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实践,开阔学生的视野。
2.3提倡自主实验,提升动手能力
首先要提升探究能力,就需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由老师从旁协助,讲解实验流程和规范实验过程。并且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实验模拟,尤其进行自主的分工合作,提升学生之间的默契和合作能力。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通过动手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记忆学习的内容,并且充分锻炼其动手实践能力。只有勇于试错,在错误中不断地修正、前进,才能够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实验,培养探究能力。而在小组协作中,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从而降低学生实验错误的概率,提升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在合作中互利共赢,提升对于科学的探究能力。
2.4改变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学习方法或者创新思维的发展,其关键在于老师的教学。如果在小学科学课上,老师还是一讲到底式的灌输,那么学生不会思考,被动接受,也就不可有创新的意识和契机,所以,课堂一切的创新活动,要从老师的教学开始。首先,老师在教学中要摆脱传统,或者结合传统教学的精髓,不断创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为学生创造创新的条件,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同时,发挥小学科学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使教学取得预想的效果;其次,老师在教学中要大胆运用实验,结合小学生爱动手的天性,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参与中不断思考,通过一个问题的不同角度,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宽度,让学生能打破固化思维的约束,形成创新的思维逻辑,探究答案等。作为小学科学老师,只要自己在教学中为创新准备条件,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学生才有创新的基础和契机,也才能培养其创新的思维。
2.5完善激励性评价,促进和谐发展
激励性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的思维更敏捷和灵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究活动是否有效,需要教师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探究兴趣的表现度、参与探究的投入度、探究过程的规范度、探究结果的可信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做到客观公正、及时激励。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袋,引入激励机制,根据学生探究活动的完成度进行量化评分;也可以推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等方式,推选出小组、班级或学校的“小科学之星”“科学之星小组”或“科学之星班级”等。激励性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可以提高小组、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和谐发展。
结束语
总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知识,以学生为课堂中心,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构建高效课堂。可见,只有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现代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熊晓辉.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J].西部素质教育,2019(15):78.
[2]卢根笠.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数码设计(上),2019(9):259.
[3]王勤.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2019(1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