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存在问题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9期   作者:冯新宇
[导读]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新型城镇化在稳步推进

        冯新宇
        石家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井陉矿区分局  河北石家庄 050100
        摘要: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新型城镇化在稳步推进,
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实现国土空间资源优化配置是必要的。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已经进入深化调整、深度变革、深入转型阶段。本文针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
        
        一、国土空间规划的含义和意义
        国土空间规划即对国土空间的保护、开发、利用、修复作出的总体部署与统筹安排。
        早在2019年,党中央就提出要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部署国土空间规划之前,各级各类空间规划在支撑城镇化快速发展、促进国土空间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规划类型过多、内容重叠冲突,审批流程复杂、周期过长,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
        国土空间规划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实现“多规合一”,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是加快形成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基础和方向
        国土空间规划规划期至2035年,展望至2050年。
        2.1统一底图底数。在第三次国土调查的基础上,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作为空间定位基础,形成统一的国土空间利用现状和工作底数。
        2.2分析自然地理格局开展双评价。开展评价和评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确定生态、农业、城镇等不同开发保护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
        2.3重视规划实施和风险评估。开展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空间类规划及相关政策的实施评估;结合自然地理本地特征和“双评价”结果,针对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分析区域发展和城镇化趋势、人口与社会需求变化、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气候变化等因素,系统梳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的问题,开展综合的灾害风险评估。
        2.4开展专题研究与专项规划。开展城市战略定位与目标体系、城镇化与人口变化趋势、区域协调与城乡融合发展、三条控制线统筹划定乡村振兴战略与村庄空间布局、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矿产开采、海洋发展与陆海统筹、海域海岛和海岸线保护利用修复、林业草原保护利用、历史文化传承和特色风貌塑造、规划传导和实施保障等方面专题研究。
        要科学评估三条控制线。生态红线,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陆域、水域、海域等区域。永久基本农田,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的耕地。城镇开发边界,在一定时期内因城镇发展需要,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重点完善城镇功能的区域边界,涉及城市、建制镇以及各类开发区等。
        加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衔接,充分考虑农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优化村庄布局。
        2.5开展总体城市设计。
        将城市设计贯穿规划编制全过程。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研究市域生产、生活、生态的总体功能关系,协调城镇乡村与山水林田湖草海等自然环境的布局关系,优化开发保护的约束性条件和管控边界,塑造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和空间形态。

基于本地自然和人文禀赋,加强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城市开敞空间系统、重要廊道和节点、天际轮廓线等空间秩序控制引导方案,提高国土空间的舒适性、艺术性,提升国土空间品质和价值。
        
        三、存在问题建议
        3.1地方编制主体往往存在客观评价和主观取向选择,战略眼光,环境保护,既有违法的取舍。国土空间规划有着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但评价体系到规划制定存在些许主观臆断。提升评价体系向规划制定的客观性,摒弃主观臆断,在客观的评价基础上进行实事求是编制。
        比如,分析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情况,明确城市更新的目标、原则。做好内部潜力的挖掘,在老城区(历史地段、旧城区、旧厂区、城中村、老旧小区等)划定保护修缮、整治提升、功能转换、拆除重建、土地整备等重点区域,明确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和时序安排,配套相应的城市更新政策和制度。避免占用新非建设用地成本比拆旧盖新成本低,牺牲生态环境、农业发展利益谋求利益,避免资源浪费。
        3.2不同层次关注点不同,国家级省级关注统筹问题,指标划定和完成情况,如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用地增量等;市级侧重与重点区域,经济发达地区和政策导向地区;县级侧重于关注本地发展。
        村级国土空间规划在解决村庄发展问题的同时,还须体现区域特色性,延续本村独具特色的人文环境。当下越来越多文化村、休闲村、旅游村、生态村、民俗村等特色元素结合到规划之中,但规划不能生搬硬套,应以村庄实际生活和生产需求为导向,综合研究村庄城镇化程度、产业发展情况、区位特征等发展条件来组织规划内容,避免“千村一面”的现象。
        3.3规划编制单位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编制单位受限于编制预算情况影响编制进度。存在规划脱离不了现状的影响。预算间接影响编制成果质量。
        合理战略统筹,确定综合交通体系、交通结构和客货运系统,明确区域交通网络、重要交通廊道和枢纽布局。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构建全民共享、便捷实用的多层次公共服务体系,提出医院、学校、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馆、文化馆、美术馆等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时序和安排。
        3.4公开透明度,开放性包容性。
        通过大数据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监管,“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以前做不到的监管,现在却有能力去做,国土空间规划不仅仅需要作为一张蓝图去考量,同样还要用考核、考验的方式,检验这张蓝图是否真正地得到了准确的实施。”“用规划”显然要优于“编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对于构建整个国家治理体系而言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展望未来的蓝图,也是检验工程治理效率的重要指标。为此,需要通过大数据,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完成对已规划国土空间的监管与管理。
        3.5规划编制和规划监管不是同一主体。
        具体管理不负责编制,编制不负责具体管理。完善规划管理单位,逐步使管理人员即是专业技术人员具体负责编制规划。提升规划管理人员专业素养。
        
        四、结语
        随着大数据信息技术应用的广泛化和深刻化,对于相关国土空间规划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要求也越为严苛,相关人员需要掌握最为先进的大数据信息处理与判断技术,同时,还需要根据这些数据信息表现出的深层次规律,掌握相关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的一般规律,从而更好地做出相关规划与应用的决策,并通过相关大数据应用完成对国土空间规划合理性的协调调整。这就要求对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深层次的培训,更好地完成对于人才专业技能的调整和升级,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大数据应用和决策的一般方式。
        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提升,可以避免部分项目为争取上级资金而不合理不理性行为,规划监管从业务和管理两方面避免朝令夕改,避重就轻。

        参考文献:
        [1]佚名.基于GIS云服务的云南省国土空间大数据可视化系统建设研究[J].地矿测绘,2018,34(3):16-20.
        [2]黄慧萍,李强子.大数据时代土地利用优化的机遇、数据源及潜在应用[J].中国土地科学,2017,31(7):74-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