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9期   作者:王靖1王进2
[导读]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王靖1王进2
        (1.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山东临沂 276000; 2.临沭县沭生种业)
        摘要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本文介绍了白粉病的发病规律、危害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以期为小麦的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发病规律 防治措施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长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侵染小麦的叶片,严重时还可侵染茎杆、叶鞘和穗部等。尤其是多雨潮湿的天气,更会加重白粉病的发病率和发病程度。【1】因此,小麦白粉病已经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的重要因素,应重视对白粉病的防治工作。
1白粉病的发病症状
        小麦白粉病作为一种小麦的常见病,不同时期的小麦均可发病。病菌主要侵染小麦的叶片,病情严重时可侵害茎杆、叶鞘及麦穗。发病初期出现白色霉斑,病斑呈椭圆形,随后不断加重,直到变成白粉状霉层,到了后期逐渐变成白色或褐色。在小麦生长后期,病斑上再出现许多小黑点,这是白粉病菌的闭囊壳,这些闭囊壳的子囊孢子就是主要的侵染源。【2】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侵染较频繁的病害,当发生重度流行年过后,一般会呈两三年轻度流行。小麦白粉病菌对温度和湿度较为适应,湿度越大,其萌发率越高。分生孢子在30℃以内均可萌发,特别是当温度在15~18℃时最易发生,分生孢子不耐高温,在夏季很快就会死亡。光线对分生孢子萌发具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因此植株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时易发病。
3发病原因
2.1品种抗性低
        在预防白粉病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是品种本身的抗性。只有优良品种,能够抵抗白粉病的品种,才适合高密度种植。

而且,小麦白粉病存在复杂的变异性,生理变化速度非常快【3】,当某一个小麦抗病品种开始推广时,表现出较强的抗性,但随着推广面积的不断扩大,这些小麦品种的抗病性也就逐渐下降。
2.2种植因素
        小麦在病菌越夏地区进行秋播时,早播的地块比晚播的地块发病较重些,种植密度过大的较种植密度小的地块发病严重些。许多农民为了提高产量,盲目增加种植密度,殊不知这样却加重了白粉病的发生,反而会造成减产。
2.3气候因素
        在品种布局和栽培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气象条件是影响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据试验研究,小麦白粉病在0℃左右不发病,4~6℃病情发生缓慢,15~20℃病情扩展快【4】。特别是在小麦孕穗期至抽穗期温度若高于25℃,其病菌的分生孢子均可萌发。相对湿度越大,分生孢子的萌发率越高,白粉病的发病率就越高。
4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措施
4.1选用优良的抗病品种
        不同小麦品种白粉病发病程度存在差异。应积极引进推广抗病、优质、经济型小麦品种。
4.2加强田间管理
        在栽培过程中根据品种特性。适期、适量播种,合理控制田间群体的密度。播种之前进行拌种。拌种药物包括粉绣宁、烯唑醇胺等。提倡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推广配方施肥,麦收后及时铲除自生小麦,消灭初期侵染源。
4.3适时用药
        于小麦白粉病始盛期,结合小麦条锈病和蚜虫一起防治。主要的药剂有三唑类杀菌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或其他杀菌剂和混合剂等。在施药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应该轮流使用不同类型的杀菌剂。
5参考文献
【1】刘万才,邵振润.我国小麦白粉病大区流行的气候因素分析【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8.18(1):3-5.
【2】胡莎,魏松红,曹远银,等.小麦白粉病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J】.河南农业科学,2010(1):77-79.
【3】郭小山,周长勇,熊战之,等.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156-157.
【4】陈业玉,徐海松.水稻田几种常见化学除草剂特点及应用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9):110-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