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古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1期   作者:马晓春
[导读] “经典教育,精彩人生”的国学教育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马晓春
         河南省灵宝市第三小学472500
          
         摘要:“经典教育,精彩人生”的国学教育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和热爱,小学阶段从广义上讲属于启蒙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强,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规划,在学习的同时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践,能够对学生的文学素养、健全人格全方位的培养,对弘扬我国文化起到重要意义。本文就经典诵读校本课成开发意义做了简单阐述,并对小学小古文经典诵读课本教程的开发与实践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小学;小古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一、小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意义         
         (一)经典诵读是弘扬我国民族文化的基础         
         民族文化传承有一部分负担在语文教育中,语文教学天然地与历史文化传统相关联,不论是古代文学经典,还是文学名著都是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仅如此,语文教学还担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加强学生历史涵养的重任,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能曾长见识、开阔视野,养成了优秀的文化品格。一个优秀的学生要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就要回归到我国的经典文化名著中去,将这些人类智慧的结晶转化为内核素养。笔者比较提倡小学生诵读的经典包括《百家姓》、《弟子规》、《三字经》等,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可以慢慢体会经典中包含的崇高的人格和和深刻的智慧,并树立传承文化的理念,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二)经典诵读是学生道德教育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发展步伐也加快,结合如今的家庭教育来看,很多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家长或多或少地都有些溺爱,从教育层面分析,家长过分参与孩子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建立独立的学习意识,思想道德水平建设也不完善,同时共情能力有待加强,不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这些情况不能不引起教育界的反思。经典诵读可以慢慢熏陶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规范他们的言行举止和礼仪风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三)经典诵读是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基础         
         《千字文》、《百家姓》、《孝经》这些经典著作中涵盖了很多方面的知识,包括人文历史、社会风俗、处世治世、道德礼仪等,并通过多种文学方式表达出来,如寓言故事、小品文、谚语、叙事小古文等作品,诵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强化学生的背诵,学生在一遍一遍的诵读过程中就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慢慢了解我国的文化形成过程,历史沿革走向等,增加爱国自豪感,这些都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         
          二、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践措施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整合教学内容         
         教师作为校本课程的参与者和实践者,首先自身就要具备过硬的基本素质,大量阅读文学经典,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深入钻研文献,筛选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教材。如分阶段编排诵读内容,将低、中、高年级分为三个不同的阅读内容,一、二年级作为低年级阶段,可以从《三字经》着手安排诵读,平时再穿插一些简单易懂的古诗,通过这些陶冶学生的文学情操,不断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让学生从低年级起就一头扎进传统文化的海洋,与此同时,《千字文》可以增加学生对生字的认识量,《百家姓》可以加强学生对我国姓氏的了解,都是启蒙好读物,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三、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已经有一定的文字和文化基础,可以安排些难度加大的诵读任务,如唐诗宋词,了解盛世波澜般的唐朝诗坛和晓风残月般的两宋词坛,增加学生对这两个朝代的了解程度,增强文学审美能力,同时穿插《幼学琼林》等,初步了解科学文化知识。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学习《孝经》等难度更大,需要更强的理解能力的文学经典,同时让学生更了解孝道,深入传承孝文化精神。

         
         (二)内容不求甚解,让学生了解经典,培养经典诵读兴趣         
         诵读过程要重视量的积累,不要苛求学生将每句话、每个字都理解透彻,而是要强化数量,因为诵读讲究的是大量涉猎,强化记忆,过分纠结于某一个别的字词可能会影响整体的诵读效果,学生只需要按照自己熟悉的、喜欢的方式诵读经典就可以,而这些经典中的个别难以理解的字词,就留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解决,或许在不断地诵读过程中学生慢慢就理解了这个字词的意思,达到“无师自通”的效果,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如是也。学校在学生经典诵读的实践当中,要根据整合内容,分阶段培养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让学生愿意学、喜欢学,首先要必备兴趣这一特点,而小学生对经典诵读产生兴趣的途径是教师。“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亲近教师,才会亲近教师所教的内容。所以,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建立轻松自由、愉快的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产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例如,教师在授课《伯牙鼓琴》一文中,可以采用图画和表演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联想意境把它画出来,学生会很乐于这种形式,并积极给予配合。另外还可以把经典诵读内容,编制成生动的故事,用故事内容去吸引学生进行探究、诵读,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创新多元化教学方式,建立良好诵读经典氛围                  
         1.充分利用校报、班级黑板报为载体
         组织学生进行以传统经典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内容为名人的诗词古文摘抄、文学经典读后感、小古文的好词好句或者书法作品等,让学生以动手的方式加强对经典的掌握,教师要对学生的手抄报作品进行逐一点评,鼓励学生,加强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更有信心诵读经典,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进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2.利用学校广播站,去营造氛围
         学校可以利用学校的广播站,选取特定的时间段诵读经典,如每天的课间操之前进行五分钟的经典阅读,让学生在课间也能感受经典的魅力,还可以让学生做播音员,由教师或学生选出一名播音员代表班级每天进行经典诵读,同时动员全校学生为播音站“投稿”,即学生喜爱的文学经典片段等。         
         3、利用小古文社团,激发学习兴趣
          设立“小古文”社团,举行“漫游小古文王国”等活动,进行诵读比赛(必背题、接龙题、抢背题、表演题等);小古文名句填空比赛;看画面猜文;分类、分作者积累小古文比赛等。比赛中学生陶冶了情操,并巩固学习了古诗文知识。期末老师组织评比,给学生冠以“古文小童生”、“古文小秀才”“古文小举人”“古文小贡士”“古文小探花”“古文小榜眼”“古文小状元”等桂冠。

          三、结语
         小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有很阐远的意义,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积极实践,不断推进经典的传播,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诵读真正爱上经典,爱上我国文化,以点带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林芬.小学低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J].新课程(上),2018(03):91.         
         [2]李培培.小学生经典诵读问题与对策——基于合肥市T小学经典诵读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8(01):43-49+59.         
         [3]何明诗. 小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活动管理研究[D].广州大学,2017.         
         [4]张瑾颖.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浅谈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J].文教资料, 2016(22):5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