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敏琪
广州市番禺区天成小学 511400
摘 要 依据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结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以及学习情况,分析童话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问题,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提高低年级童话教学的效果提出有效且合理的方法。
关键词:部编版;低年级;童话教学
1、部编版小学低年级语文童话教学概述
1.1小学低年级教材中童话的特征
童话作为一种适合儿童阅读且带有强烈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由于它是虚构的故事,因此童话的首要特点就是故事性;其次,童话强烈的幻想特点,所以幻想性是童话的基本特征;最后,因为童话是儿童的读物,所以童话还具有趣味性。简而言之,童话有三大特征:故事性、幻想性、趣味性。下面将进行具体论述:
(1)故事性
故事性是指文学作品中完整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形成的叙事特质。[ 方卫平,王昆建.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4.]由于儿童(指3-18岁)在生理和心理有别于成人,他们的感性思维与形象思维较强,因此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离奇的童话深受他们的追捧。童话故事性的强弱反映在故事情节是否完整、生动、连贯。故事的完整体现在它包含起因、经过、高潮与结局的四大部分;连贯是故事的情节环环相扣,一层一层递进;而生动则体现在因情节的曲折、新奇、有趣等特点而产生引人入胜的感觉与效果。
(2)幻想性
幻想作为童话最本质的特点。其实任何作品都具有幻想的成分,但童话中的幻想则能将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形象、不可能的事情,在童话中有逻辑地出现。童话的幻想性体现三个方面——人物、情节、环境。首先,童话中的人物千奇百怪,故事中的主人公除了可以是真实人类的形象以外,还可以是各类动物,甚至是植物,它们都能成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它们有着如人类一般的思想、情感,它们的言行举止都体现着自身的性格特征。
(3)趣味性
童话是孩子们的读物,所以它必须是一种有趣的文学体裁。儿童的生活无忧无虑,他们身上充满天真、纯朴,因此快乐是他们最大的追求,所以他们最容易被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有趣的游戏、有趣的音乐、有趣的故事,这些有趣的事情都能使他们的快乐得到满足。因此,他们在阅读过程渴望得到的就是愉悦的心情,得到快乐。而童话的趣味性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鲜明的形象。部编版二年级童话单元的四篇课文中,有两篇课文的主人公都是“狐狸”,学生即使不读课文,他们都能将“狐狸”的性格概括出来——狡猾、聪明。
1.2童话教学的理论基础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在主客体互动的背景下实现的,他提出了四个主要阶段:感知运算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 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2:135-137.]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未形成守恒的概念,不能进行严密逻辑思维的运算。
(2)情景教学法理论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引入具有一定情绪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教学内容,促进心理功能发展的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教学只注重认知,忽视情感体验的弊端,情景教学法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审美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过程中采取情景教学法是常见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朗诵、课内游戏等,都是寓学习内容于具体生动的情景当中。
(3)快乐教学法理论
快乐教学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通过这种方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学生更能以愉悦快乐的心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实验证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思维会更加活跃,表现力更强。因此,由于童话具有幻想性与趣味性,在童话教学中快乐教学法得到广泛的应用。教师可结合童话的内容,采取情景表演法、快乐游戏法等方式,学生为了更好的表现,会更加积极认真去学习和理解课文,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完成童话的学习。
1.3童话教学的意义价值
(1)童话教学可促进语言的发展
中国传统的汉语教学方法主要是朗诵。学生通过朗读不仅可以理解课文的内容,还可以在发声过程中对其所蕴含的意义有所感悟。童话的语言简单而生动,接近儿童的语言,但又经过艺术的改善,通俗晓畅的同时又具有艺术的美感。学生在朗读童话时,能从理解语句,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再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从浅到深逐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2)童话教学可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
想象力指的是处理和转换人脑中现有表征以形成新图像的心理过程。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缺乏想象就谈不上创造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极为旺盛的阶段,他们想象的有意性正在迅速发展,然而,低年级学生的想象仍然是无意识的想象力,易变性是显而易见的。童话中的想象性与幻想性正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相吻合,小学生面对生活难以解决的现象通常以想象的方式来解决,童话故事就是为了简化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抽象的道理生动化,让学生更容易去接受,帮助他们去理解生活中艰涩难懂的道理,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2、低年级童话教学的存在问题
2.1教学目标及内容重知识轻情感
大多数教师认为“提高语言感知能力”是童话教学目标的重点,而忽视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情感体验。童话是极具幻想色彩的文体,它的主要功能是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丰富其情感体验,而且如今的童话教学目标重点则有所偏离。其次,大部分教师认为的童话教学内容重点为阅读、拼音与生字词以及朗读。而许多教师在童话教学中更为注重“课文分析理解”,其次是“多形式朗读”,可见,大部分教师在童话教学内容中偏重于知识技能的学习。
2.2教学模式形式化,教学方法单一
大部分教师的童话教学模式比较固定且形式化,首先朗读课文,然后生字词的认读,接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紧接对每一段落的重点进行分析,最后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这与其他课文的讲解毫无差别,虽然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但是却忽略了童话教学所应有的艺术特点,限制了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而且,由于教学模式的形式化,教学方法是单一的。许多教师认为童话教学就应该“演”,看似热闹课堂的背后,实质是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情绪情感等的不理解。
2.3教学评价方式选择单一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是一门艺术,清楚而积极的评价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反之,则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课堂当中,往往还是以结果性评价为主,以对错以及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童话教学由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组成,这不仅要求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还要求不同的评价方式用于不同的方面。对于基础知识的评定可采取结果性评价,而评定童话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是对内容的理解,其次是对人物的正确评价,最后是知识技能的创造性的运用,这需要采取过程性评价,但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往往会忽略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学会了什么和学会了没有而不是怎么学会的。
参考文献
[1]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2:135-137.
[2]方卫平,王昆建.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4.
[3](日)松居直著:林静译.如何给孩子读绘本[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