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土地规划工作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29期   作者:张曼
[导读] 在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时代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工作开展面临形势更加复杂,

        张曼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北分公司  陕西榆林  719000
        摘要:在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时代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工作开展面临形势更加复杂,如何更好的提升农村土地规划工作水平,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水平,是相关部门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在简要阐述农村土地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分析规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对应的提升路径,以此为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思路指引。
关键词:城镇化发展;农村土地;规划

1、农村土地现状特征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自身较为明显的特征,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大量农村居民转向城镇地区生活,使得农村土地管理和使用出现多种新型特征。就目前而言,农村土地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特征:首先是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失,使得农村地区土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撂荒现象,住房无人居住,人均居住面积大幅提升,但是在房屋产权不够明确的背景下,使得土地无法正常流转,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其次是不同地区经济结构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乡镇土地使用类型存在较大差异。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通常是转为工业用地类型较多。而在较为偏远的地区,则依然是以农业用地为基本指导。再次是人均耕地占地面积在世界处于中等水平的现状依然是最为明显的特征,土地利用集约化要求依然较为突出。
2、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2.1 规划工作不够规范
        农村区域住房建设是农村土地利用的基本内容,受到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农村地区在住房建设中依然存在主体分散、规划方案欠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多方面问题。一方面来说,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失使得农田与建设用地划分出现结构上的混乱,空房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则是在与城区较为接近的地区,还存在乱搭乱建等现象,给规划工作开展带来多种负面影响。
2.2 工作配置水平较低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工作开展需要对应体系和技术层面的支撑,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这两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来说,县乡两级土地规划部门之间的沟通平台缺失,在具体规划方向和内容上都存在衔接不足的问题,从而造成整体规划较为混乱。其次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力度不足,在开展规划前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从而造成规划方案缺乏科学性。
2.3 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农村土地规划工作开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具体工作开展不仅需要考虑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要求,还需要考虑农村地区土地的实际利用状况和风土人情,以此才能够更加高效的配置土地资源。但是在目前规划管理工作开展中,大多数规划思路是从城市建设角度出发,相关部门管理工作机制不够完善,对农村土地实际利用情况了解不足,由此造成规划方案与城镇化发展要求产生偏差,给城镇化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2.4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制度建设是促进农村土地规划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但是传统工作模式中,主要是以粗放式管理模式为主,在制度建设方面较为滞后,不同地区的管理制度建设存在较大差异,暴力管理和处罚现象不断出现,使得管理工作开展缺乏合法性基础。其次是在农村社会经济环境较为复杂,在管理过程中出现多方面侵害农民利益,规划混乱等现象。
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水平提升路径
3.1 构建完善的管理责任体系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要确保农村规划工作更加科学的推进和实施,必须要构建更加完善的管理责任体系。首先来说,要明确农村土地规划的基本流程,制定各项工作开展的统一标准,引导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严格依照流程和标准开展工作。其次是要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分析各项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不足,为后续规划工作体系改善奠定良好基础。再次是对规划内容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冲突的现象,要能够及时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调整,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调整规划内容。
3.2 构建完善的土地管理制度和规划体制
        构建完善的土地管理制度和规划体制,能够确保农村土地规划工作更好的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方面工作的落实需要从几个层面出发,首先是要构建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土地管理制度,改变目前土地管理较为混乱的现象,有效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其次是应当构建更好的实施条件,为土地规划工作开展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再次是要能够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背景下,全面提升农村土地规划工作水平,提升规划内容的科学性。
3.3 提升宣传和监管水平
        强化农村居民对土地规划工作的重视程度,强化对规划设计人员的监管,能够推动我国农村土地规划工作提升到更高水平,并以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在宣传工作开展中,要能够强化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培训,是农民能够基于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其次是要能够强化政策宣传力度,使农民群体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土地规划工作中来,强化各个方面的协调合作,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的形成。再次是立法、执法部门应当强化对农村土地管理利用的监督工作,深层次出发做好管理,确保农村地区土地混乱和撂荒现象得以有效解决。
3.4 强化专业人才培养
        要确保农村土地规划工作开展更加科学化,更加契合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就必须要强化这方面人才建设和培养。首先来说,基层规划部门要能够深化对土地规划政策的认识,加强对最新政策的学习,严格依照国家和地方政府整体要求开展对应的工作。其次要能够强化对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利用集体培训、MOOC平台等多种培训形式,构建更加完善的培训体系,以此全面提升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再次是要能够强化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理,将新型规划管理理论纳入规划工作体系中来,提升整体规划水平。
4、结束语
        城镇化发展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运行中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农村土地的高效利用。但是在目前大多数地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于农村土地规划工作的重视不足,规划管理较为混乱,使得具体工作开展成效难以体现出来。深化对农村土地规划工作的认识,全方位提升规划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慧.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20(31):43+48.
[2]贾天一.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吉林农业,2019(23):41.
[3]毛泽剑.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6):7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