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 路清平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生物学的学习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

         路清平
         招远市魁星路中学 山东招远 2654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生物学的学习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生物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生物学实验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有效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如何开展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展开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不断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引导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从核心素养的角度积极鼓励学生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心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和沟通的能力,为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意义
1.培养正确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生物实验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知识输入,通过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将生物学理论知识更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实验内容、实验过程、实验装置、实验方法等进行客观深入的讨论,创新实验方案,拓展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热情,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生物实验也是一种非常严谨的探究和学习方式,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更科学、更准确。通过参与实践,学生可以积累知识和能力,产生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发自内心保护自然的情感价值观。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生命意识,在实验过程中感受生命的伟大,保持对生命应有的敬畏和尊重,进一步深化核心素养。
2.创设良好生活情境,强化学生思维
         生物实验来自生活。初中生物教师应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物知识在实验中的应用价值,真正感受生物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例如,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探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介绍环节向学生展示哪些植物是光合作用实验中常用的植物,让学生对生物实验有一种熟悉感和亲和力。然后,老师问学生:为什么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这样,学生将主动探索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什么?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观察,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为今后的生物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小组合作和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场所。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和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逐步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需要。例如,在学生学习生物实验的过程中,“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如果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将会变得枯燥乏味。这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收集和整理实验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数据。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及时回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选出一名小组成员来陈述小组讨论的结果。

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教师既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又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有利于初中生物实验高效课堂的建设。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已经逐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工具。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独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生活中引入案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核心素养研究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图片和视频,清晰地向学生展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从而建设一个高效的初中生物实验课堂。 例如,在学生学习“研究小肠适于消化的结构特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人体小肠的结构,然后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之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本章的所有知识点,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实验的有机联系,加深理解。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物实验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少而不精,浅而不深。由于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学科能力有限,学生生物实验的成功率较低。然而,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不够。许多学校缺乏生物实验设施、设备和材料;在生物实验教学方面,以口述教学为主,引导学生做实验的机会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生物实验比较陌生,实验操作过程是循序渐进的,缺乏对生物学知识和原理的深入理解和探索。在实验中,如果遇到挫折、错误或分歧,学生往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没有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这一系列因素使学生在生物实验教学活动中不能准确把握学科的核心素质,在生命观、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也不尽如人意。  
教师可以通过生物实验培养初中生的理性思维,理性思维是初中生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关注的核心素质。理性思维的形成有助于初中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他们可以运用归纳法、模型建构法和批判性思维来分析相关的生命现象,或探索一些生物学知识。生物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他们可以利用观察实验培养初中生的观察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结果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理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以《植物根的生长》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利用生物实验来培养初中生的理性思维。首先,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初中生认识根尖的基本结构,它主要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部分组成。根的生长速度与根尖结构有关。根尖哪一部分长得最快?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引导初中生进行观察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实验中,要求初中生取根长约2cm的直壮蚕豆苗。将它们用黑线系在幼根上,分为四个区:根冠区、分生组织区、伸长区和成熟区。记录各部位的长度测量结果,培养24小时后再次测量长度,计算各部位的生长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初中生进行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和处理,通过适当的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应通过生物实验的巧妙运用,培养初中生的理性思维、社会责任感、人生观和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应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研究,逐步将一些新的实验教学方法运用到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促进初中生生物核心素养水平的提高。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停留在实验操作层面,而且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深化实验教学效果。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信息技术、课堂实验等,着力解决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实现实验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生物殿堂里翱翔。
参考文献:
[1]黄文辉.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 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6).
[2] 刘金菊.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J ]. 黑河教育,2020(3).
[3]李莉芳.议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8(33):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