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建峰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天润学校
摘要:小说作为文学理论界定的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典作品的收录和小说的美学价值,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关注。而接受美学理论确立了读者在审美与文学接受中的核心地位,即读者作为审美主体的重要作用。在小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深刻感受小说文本的文学意义。因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先学习接受美学概念,简要阐述与中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联系,并提出了合理的教学建议,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小说内容和主题的理解,也改变了中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现状,有效地落实教学任务。
关键词:接受美学;阅读教学;中学语文小说
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起着提高学习理解力、促进学生多边思维的作用。特别是初中学生,对小说课文的审美理解力、模仿力和探索意识还不够强,而小说阅读教学的效果与学生未来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密切相关。读小说的好处是,通过文本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有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跌宕起伏。但是在现阶段的小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描写方法等具体的理论知识传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文本构建方式和对主题思想的把握,学生也没有将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意识。因此,笔者通过接受美学理论和中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现状,深入引导学生进入小说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的提高。
一、接受美学与小说阅读教学的联系
接受美学的主要观点是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应该在读者阅读过程中实现,这一实现过程依靠读者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文学作品本身就是激发生命力的过程。读者的审美过程必须是冲动的、热情的,其读书的欲望和审美行为是自发的,读者的审美再创造是文学创作不断生存的源泉。同时,接受美学的读者是接受社会本质和文学的主体,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中接受的所有信息都会影响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因此读者的个人生活经验和感情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理解和接受过程。因此,在中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生阅读情感的有效激励,使学生能够积极阅读小说文本,对其中重点内容的理解进行语言理解、逻辑整理和内容理解,并强调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主导性和创造性,结合学生自身的感情经验,在阅读中发挥想象力,理解作者的故事结构和语言表达的调控,理解小说中丰富意蕴和深刻意义,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美学视角下中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建议
1.根据教育目标,深化教学过程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定义了新内容,但新目标的确立并不完全意味着新内容的自然生成。教师在阅读教学的实践前,首先要仔细整理教学新目标和教材课本中设置的教学内容,使教学目标和知识点一一对应,从而整理本学期的教学逻辑框架;其次,教师要明确教育目标是小说阅读教学实施的重要依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技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还要求学生掌握小说创作手法的基本知识,扩大阅读面。 希望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回答围绕课文的内容、感情、中心思想等反面的一系列问题。此外,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一些选文是现实生活的经典作品,因此在课程标准上提出了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理解哲学和感情的基础上正视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重视深化自己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把握作品中的人物的心理变化,间接理解作者的感情表达,以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2.立足文本内容,改变教育理念
接受美学理论的过程是读者“视角游移”的过程,读者在一贯的阅读中遇到文本上的空白,文学的接受意义就会中断,心理上就会产生波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因为阅读中存在各种障碍,才会形成更多的渴求,让读者有更深入的探索欲望。因此,在阅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活用读者的期待视野,开展小说作品本身的教育实践。另外,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过去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形式,尊重读者作为作品接受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描绘出对自己形成深刻影响和强烈感情共鸣的内容,深刻理解作者的感情,以鼓励学生潜在的阅读智慧;教师应在准备过程中总结整理课文中间和最后的空白,在课堂上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强烈的阅读兴趣和动机,推进其持续探索,实现学生与课文的有效沟通。
3.调动学生经验,多层次解读课文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的干预,是无法想象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把学生作为阅读接受的主体。同时,生活经验和家庭教育背景不同的学生,其认知能力和文学素养各不相同。在这一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在小说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合生活经验和课文内容,创造想象,不断完善自己的期待视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同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思维水平和方向,重视个性化和多边阅读。在初次阅读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作品中的场景描写来阅读和思考;再次阅读小说课文时,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作品中的感情及其中蕴含的各种变化,学生从人物心理描写中展开阅读和分析,深刻把握人物形象,深入了解不同人物的复杂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发现小说作品中的人物与自己某一点的相似性,并基于相似性和共鸣来交流自身的感慨。通过这种形式,读者可以发现作品的深刻意义;通过读者的再创造力,可以给文学作品带来新的、丰富的社会意义和情感价值。
参考文献:
[1]敬仕凤,袁国锋,罗尚.中学小说阅读教学核心问题的设计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9(19):17-19.
[2]旦正吉,代青卓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语文小说审美教育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