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浅探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31期   作者:刘丽娜
[导读] 本文将基于统编版本新教材的运用,从课文教学、写话指导、课外阅读三方面进行探讨,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刘丽娜
         北京市东城区西中街小学?北京市   100027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重难点,而且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在一方面也是培养的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本文将基于统编版本新教材的运用,从课文教学、写话指导、课外阅读三方面进行探讨,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统编本教材;小学语文;语言表达能力
        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语文学科的地位越显突出,对语文素养培养给予了重新的界定。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语文素养培养中如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尤为关键的,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有效的推动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开展,提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成效。
一、阅读文章,联系生活,积累词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低年级学生能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且“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理解并准确运用所学的词语是写话的基础,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词语,为学生的写话练习奠定词语基础。
        在统编本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中,课文首先学生们介绍了荷叶的的美丽: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因此,在执教时,笔者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句子,用横线画出荷叶的特点。在朗读中,孩子们很快发现荷叶的特点是“圆圆的”“绿绿的”。随后笔者向孩子们介绍了叠词,并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观察池塘里的其他事物,用叠词形式进行表达,如荷花(   ),(   );水珠(   ),(    )……引导学生对叠词的运用进行拓展,延展了故事的画面情景。
        为了更好地运用词汇,笔者出示了生活中的图片,如糖果、太阳、冰激凌等,鼓励学生将所学的叠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出了如:糖果酸酸的,甜甜的;太阳大大的,暖暖的……在课堂上进一步扩展学生的思路,积累、运用词语。
二、揣摩句式,理解情景,练习表达
        皮亚杰曾经说过:“对于孩子来说,从他一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一举一动无不都是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构成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部编本教材选文经典、优美,很多文段都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进行句式训练。
(一)揣摩句式,练习表达
1、运用句式,结合主语特点模仿例句
        在执教《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笔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以“讲—扶—放”有梯度地指导学生学习。教学时,我将课文第三自然段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读—说—想”中,理解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并掌握了一定的说话句式:小壁虎爬呀爬,爬到____,他看见____在____。小壁虎说:“____?”____说:“____。”
        由于有了第三段的铺垫,笔者便在讲解第四、五自然段时逐渐放手,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小壁虎向老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借助“演一演、说一说、讲一讲”等方式逐步过渡到个人学习,学生通过借助句式,复述课文,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表达能力。
        这样的句式仿写符合儿童心理特征,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真正促进他们积累和运用语言,提高表达能力,为写话夯实基础。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将句式内化,笔者在课后设计了《动物尾巴》的组合阅读,学生在朗读完儿歌后,了解了松鼠、狐狸、花猫老虎尾巴的用途,写出了“小壁虎爬呀爬,爬到草地上,他看见松鼠翘着尾巴,在草地上吃松果。小壁虎说:‘松鼠阿姨,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松鼠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保暖呢。’”、“小壁虎爬呀爬,爬到森林里,他看见老虎挥动着尾巴,在林间觅食。

小壁虎说:‘老虎叔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老虎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攻击敌人呢。’。”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们首先熟读课本,初步掌握了句式的使用方法。引入新动物之后,举一反三,观察、了解不同动物的形象特点,联系实际,顺利将同一个句式用于不同的主语,灵活掌握了课本中的表达模式。
2、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复述过程。
        在教学《曹冲称象》时,为了使孩子们能更加直观的了解称象的过程,笔者先通过学生自读汇报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然后通过看动画片的方式,让学生产生一个完整、直观的感受,为帮助他们完整的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做好铺垫。最后出示曹冲称象的过程图与“先 ____。再______。然后_____。最后_____。”的句式,让学生有条理的用自己的话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有序表达,我出示了小女孩洗手绢的图片与三位同学扫地的图片,引导学生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清洗手绢的过程与扫地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夯实了课堂上所学的句式训练,丰富学生语言,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从课文语句入手传授句式表达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欣赏,在品读中学会运用,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在交流中发展语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体系,提高表达水平。
(二)看图写话,训练表达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与看图写话有许多结合点,将读写相联,继而相互转化,从而使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词语运用于写话语境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和创新的能力。
        
    在执教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写话练习时,笔者首先引导孩子们看清图片,想想小老鼠在干什么、电脑屏幕中出现了什么,把图片中的人物表述清楚;再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思考接下来会有何发展;然后让学生分别仔细观察图中的两位人物,适时引导学生:“孩子们,看看这只大猫,他的表情是什么样子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着猫的表情。看着孩子们沉浸在图片的世界中,我继续引导“此刻这只大猫就出现在你面前,那小老鼠们你们此刻会怎么样?”在情景式的教学中,孩子们热情高涨地展开想象、参与讨论。根据学生的发言,笔者在黑板上又相机写下“坐、哭、摆手、大喊”等动词词语。“现在你们能选用黑板上的词语,把小老鼠见到猫的情景说一说吗?”,学生们听到问题后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编写的小故事,他们不仅故事编得生动,观察猫和老鼠的表情和动作也非常细致。
        在本次教学中,笔者充分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练习表达。为学生们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交流适当的动词,为学生创造了活跃思维的积极条件,同时,借助板书看图说话则为正式的写话练习做了铺垫。经过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得到了启迪,积累了词语,运用于实践,为发展写话能力奠定了基础。
三、课外阅读,激发兴趣,丰富素材
        课外阅读是学生汲取语文知识、提高表达能力、吸收写作营养的主要途径,是学生获取生活经验的重要来源。
        因此,在二年级的常态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机会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着力点。课堂上鼓励学生多朗读课文,开展多种形式的趣味阅读,将周一、周五的早自习时间与周三的中午班时间留给孩子们进行自主阅读。同时,我也会捧起一本喜爱的文学读物和孩子们一起共同享受阅读的时光,陪伴学生养成静心读书的好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读好课本的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看适合他们年龄段的绘本读物,进行广泛、自主地阅读,并且为学生设计好读书笔记的积累栏目,让低年级的学生在畅游书海的过程中,积累好词,体会优美的句式,写简短的读书感受,老师定期检查学所做的笔记,对于笔记记录较好的学生给予赞扬和肯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信心。长此以往,学生将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这样在后续写作中就具备了更加丰富的素材,学以致用,将其应用到实际写作中,提升写作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读写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通过阅读进行积累,通过模仿句式进行语言训练,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日后升入中高年级奠定语文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汉平.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新探[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