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班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31期   作者:金花
[导读] 在幼儿园的师幼互动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锐地发现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金花
        营口市朝鲜族高级中学
        在幼儿园的师幼互动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锐地发现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幼儿园中师幼互动是连接教师与幼儿互动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育资源。它可以进一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师幼互动的重要性
        师幼互动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它是一种存在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特殊的人际互动模式。是学龄前幼儿与教师之间发生的各种程度、各种形式、各种性质的彼此间的影响。因此,师幼互动和师幼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包容和共生。
        二、中班幼儿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新型的积极的师幼互动关系可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但由于周围环境以及条件的限制,教师并不能做到一个合格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不能及时的找出适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正确互动。在工作中我发现了一些师幼互动中的问题总结成以下三个问题:
(一)问题一:教师对幼儿主体关注不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为了达到设定的目标有意无意的进行高控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因此互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常常受到侵犯。幼儿园中不难看到教师发布命令后幼儿进行服从的状态。比如上课幼儿说话的时候教师会叫幼儿拉上小嘴巴等指令。因此在互动中教师常常成为互动的主体,而教师在此过程中经常为了目标或者一定的目的会忽略或者不去回去在意互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的问题。
(二)问题三:师幼互动常带有教师的情绪情感
        现今社会多数人当教师不是为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而是为了较为安逸的生活或是谋取某种利益让教师成为一个满足自己的职业。导致教师的质量越来越差强人意。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校园暴力的视频频频内容打破了校园应有的宁静。中班是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过渡期幼儿在中班互动时期常常会表现很难管教,有时候教师用了各种教育方法,效果不佳的情况。师幼互动中又由于常以教师为主体,因此教师的情绪情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师幼互动的质量。


(三)问题四:幼儿园班级人数影响师幼互动
        每年幼儿园报名时期不难看到各种“好学校”门口会排很多家长等待给自己孩子报名。班里的孩子多老师只有两名使得每个幼儿与教师平均的互动的时间变得少之又少。中班时期是幼儿的各项技能的转折时期,这种时期的师幼互动对幼儿至关重要,如同在成长中的植物里加入养料一样会进一步促进幼儿更好、更快、更有效地发展。然而除了班级的幼儿人数多这主观原因外还有一项不可缺少的因素也会影响幼儿与教师的互动,那就是教师本身的喜好和偏爱。人数多就导致教师在互动中会产生互动分配的不平均的情况,这就使得集体里的少数幼儿在互动中不能得到满足被教师所忽视,最终导致幼儿之间发育存在落差。
三、促进中班师幼互动的建议
        中班幼儿跟大班的幼儿相比较对于事物的辨别能力略低一等,对自己自身的制约能力跟各界交往的能力欠缺,主要以自我中心为主,活动中经常受外界的影响。在此我给出了以下建议:
(一)营造自由轻松的师幼互动环境
        师幼互动要建立在幼儿与教师双方都具有开心、愉快的情况加进行。不能为了达到目的强行进行或在幼儿与教师不愉快的时候进行。因此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要放低姿态,不能把幼儿置于一种被教育、被保护、被管理的位置,而是把幼儿当做朋友一样去关心并去尊重幼儿。教师要为更好的互动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互动平台让幼儿能够自由的想象随心所欲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以此来帮助提高幼儿的思维跟想象的能力。万事都会有方法师幼互动也是如此。要想进行更好的师幼互动教师就要不断的研究符合中班年龄特点符合本班幼儿的教育策略。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答案就在孩子们上,因此教师要从孩子出发。要不断跟幼儿进行互动、交流、了解、观察幼儿的兴趣、爱好、想法。
(二)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
        每个幼儿由于各自的智力发展水平跟兴趣爱好的等方面发展各有不同,因此每个幼儿在师幼互动中所表现的形式都大有不同。对此教师不能用一贯的、适用于多数幼儿的互动模式来运用于班级里的全部幼儿。因为幼儿与幼儿之间存在个别差异,对外界刺激的的敏感性各不同,有些幼儿会在师幼互动中察觉到教师的变化进而做出相应的回应,但有些幼儿则感受不到不能做出相应回应。幼儿对事物或刺激强度的耐受力各有不同。有些幼儿会在批评中成长有些则会在批评中扼杀,有些幼儿能长时间的进行某项活动而有些则不行。幼儿之间还存在性格上的差异,有些幼儿性格开朗,有些则性格内向。教师在互动过程中都要以赏识孩子的角度来进行教育。达到让每个幼儿在师幼互动中学到知识。
(三)教师结合幼儿感知觉特点进行有效的师幼互动
        幼儿吸收新知识是需要外界的参与的,因此与他人互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手段。幼儿园中教师扮演着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对提高幼儿知识水平跟幼儿结局问题能力及身体健康、认知能力、情感态度都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在幼儿园,中班处在幼儿园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期,有其独特的年龄特点。中班是幼儿有意注意逐步发展为有意注意的年龄,在这个年龄段幼儿主要以有意注意为主,他们喜欢新的东西给他们带来的新鲜感。因此教师进行师幼互动时应选择动态的、色彩鲜艳的、能让幼儿更直接的感受到的生动形象的、容易吸引幼儿注意力或好奇心的模式或者是各种夸张、形象的表情来潜移默化的发展有意注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