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日娜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中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摘要:探究式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来高中生物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然而其在生物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存在着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无法发挥探究式教学真正的作用。本文主要简述了高中探究式学习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存在的困局,并结合实际的教育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析产生困境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应对对策,从而提高生物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其核心素养,提高学习能力。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高中生物;实施困境;对策分析;运用策略
引言:生物课程的科学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根据课本内容、生活中的现象、自身的生物知识等,在教师正确科学的引导下,通过生物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知识的过程,最终提升学生生物核心素质。但由于受到高考的影响,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生物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探究思维的培养,只注重书面成绩,没有深入挖掘课本知识,从而导致生物探究型课堂徒有其表,无法真正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因此,如何有效开展生物的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学习能力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难点.
一.生物课程探究式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在开展生物课程的过程中,融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开展探究式学习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然而,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灌输式的教学,利用板书将大量的知识点生硬地教授给学生,课程紧凑、进度较快。然而探究式学习需要学生更多地自主思考、花时间研究课本知识,导致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能教授的知识量变少,课程进度较慢。而且很多教师在期末的时候赶进度,仅划下重点让学生回家背诵,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知识点的本质内容,学习能力差。
二.造成困境的原因
(一)理论知识过多
与初中生物相比,高中生物的知识点更为抽象复杂,涉及到更多的生物历史、生物原理,偏向于理科,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往往教师采用板书的形式将知识点教授完毕,利用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强记忆。并且生物课程设置的课时较少,一周往往就两三节课,然而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内容较多,导致课堂上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开展探究式课程的教学。很多学生生物基础较为薄弱,在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自行探究理解理论知识的速度较慢,导致课堂上教授的知识点较少,进度较慢,因此,探究式学习开展的过程中出现困境。
(二)教师意识存在误区
一提起探究式学习,很多教师存在着认知误区,教师认为探究式学习会加重班级里两极分化的现象。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或者对于生物学科学习兴趣较为浓厚的学生能够投入到探究式的学习之中,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巩固之前的知识点,发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而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会置身事外,在探究的时间干别的事情或者偷懒等着抄别人研究出来的答案,久而久之,班级两极分化的现象更为严重。
(三)教师能力有待提高
探究式学习的开展对于教师能力的需求较高,教师除了需要具备生物的专业知识,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探究式学习的内容,促使探究的问题从易到难,由浅及深,循序渐进。通过层次性的问题促使学生逐渐掌握生物知识点的内涵,促使学生全面的发展,培养核心素养。
(四)设备有待完善
很多学校生物实验的硬件设施有待提高,从而难以满足学生实验所需的基本要求。在一些贫困地区,很多实验教师都通过黑板画出来的,学生无法实际操作。并且大部分学校所配备的实验室较少,然而班级较多,很多教师在探究式实验课程中,经常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
三.探究式学习的改善策略
(一)理论概念过程化
掌握生物概念是高中生物学科学习的基础,是熟悉运用生物知识的关键所在,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后工作中更好的分析推理,总结出事物的本质。并且生物概念是客观的,每一个生物概念都是生物学家探究所得,有着渊源的历史,导致很多学生觉得生物概念过于抽象、复杂难懂,加上生物课堂相对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生物概念过程化,开展探究式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生物概念,引导学生不断探究课本知识,构建生物概念的系统体系,结合实际情境,提高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在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结合生活实际,选择的推导对象和生物概念具有联系性和相似性,避免学生对于生物概念产生误解。并且教师还需要注重课堂时间的分配,避免在概念推导上占有大半节课的时间,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敢于开口,敢于提出自己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
例如,《基因的本质》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DNA的结构图形以及DNA发现的历史过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之后从DNA的分子结构与染色体进行探究,逐渐提升难度至DNA复制的过程与原理,最终至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的探究,从探究的过程中逐渐理解基因的本质,为之后基因的变异等章节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原理逻辑化
教师加深学生对于生物概念理解掌握同时,应该注重学生对于生物原理的认知情况,促进学生对于生物本质的了解,提升学生生物的应用能力,通过课堂的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生物核心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在人才的选拔上都注重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高中教师在教授生物知识时,应该注重原理逻辑化,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从本质上掌握生物原理内容,在实践过程中获得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这一课程的学习,学生经常会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搞混,分不清两种的异同点。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对于该两种进行区分的思维模式,教师分析思维过程中的优缺点,提升学生的思维过程。并且,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洋葱表皮进行生物实验,通过生物实验更加直观的观察到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通过质壁分离观察植物细胞物质进入细胞币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植物细胞,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对于教师进行培训,完善教学设施
为了促使生物探究式课堂更好地开展,学校应该定期组织生物教师进行专业化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培训,改善传统应试教学带来的弊端,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开展探究式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根本上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生物课程与实验息息相关,因此,学校还应该完善生物课堂的硬件设施,提高实验器材,对于教师进行实验培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通过生物实验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地进行生物课程的学习,从而实现教育方式的改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究式学习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综合型人才。教师应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发挥探究式学习的作用,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断完善探究式学习钻研的问题,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点的本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意识,从原本的感性理解转变成理性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探究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李明.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74):109-110.
[2]罗敏丽.微课前置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0(37):122-123.
[3]黄悦.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导学,2020(26):21-22.
作者简介:苏日娜?(1970-10),女,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本科,呼和浩特市土默特中学,研究方向:高中生物学教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