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评价研究——以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31期   作者:李冉冉
[导读] 尝试构建适用于该模式的教学成果评价标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修订,从而更好地促进该模式的运行和推广。
        李冉冉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广东惠州 516001
        摘要: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立足于地方实际,结合学校的发展理念和培养目标,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构建了具有应用特色的“全程化协同式”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校企结合优势,将教育实习、实践课程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之中。着力培养学生反思实践能力,打造责任型、复合型、发展型的面向未来的新时代学前教育优秀教师。本研究从“全程化协同式”实践教学现状入手,尝试构建适用于该模式的教学成果评价标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修订,从而更好地促进该模式的运行和推广。
关键词:全程化;协同式;实践教学;评价
        一、“全程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实践教学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重要教育教学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践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专门人才的过程。实践教学模式是培养能够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其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提及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模式,首先想到的便是校企合作,对于校企合作这种培养模式国外的研究比国内更早也更为广泛,其中有不少成功的范例。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俄罗斯的“教学生产联合体”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等。近年来,我国在学习和采纳西方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的人才模式。“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一经提出便成为我国职业院校关注的重点,进而在此基础上各院校大力推进校企结合的教学工作模式。校企结合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关注的重点,是我国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技能应用为教育目的,以服务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为方向,培养应用型高技能服务型人才的教育。
        借鉴工学结合的技能人才教学过程,依据学前教育实际情况,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提出了构建由“高校 University-政府 Government-幼儿园 Kindergarten”组成的培养共同体,通过多种合作方式进行全新的教学融合,将原有的集中实习拆解分散到学习的全过程,形成了“全过程协同式”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此来提升准幼儿教师的素质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质量。该模式重点关注学生能力品质的发展,围绕“专业理念与行为”、“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感受与体验”三个维度,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课程设计方面建构了分层结构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整合课程实践、活动实践、教育实践、社会实践四大模块,全程递进,拓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在教学管理方面,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实践管理体系,建立相配套的管理组织、运行办法和制度文件,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在教学资源打造方面,建构了软硬兼备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建设优质的双师型导师队伍、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教材,完善经费保障,提升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全过程协同式”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培养“责任型、复合型、发展型”新时代幼儿教师为目标,既提供了明确的教育发展方向,又提供实现这一目标具体化可操作的方式和手段,使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不仅仅是一种主观构想,而且是一系列可实施的行为,揭示了行为趋向,提供了行为手段,规定了行为路线,使全过程协同式实践教学培养活动呈现出规范化的可操作状态。
图1: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型

二、“全程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原则
        (一)“全程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经过近年来实践,该模式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发展与学生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显著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与水平主要取决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强大的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在“全程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下,学校通过从幼教机构引进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实训教师,与专任理论教师一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通过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模式鼓励教师到幼儿园跟岗实践,考取相关职业技能证书等,有效调动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和参与学科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在学生培养方面,自学生从入学开始提供分层次、循序渐进的实践学习,充分利用政府、企业、高校  各方的资源优势,建立协同育人平台。推行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整合课程实践、教育实践、活动实践、社会实践,从注重技能技巧练习转向注重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双导师进行指导,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数字仿真实训室、在线学习资源,开展混合式实践教学,拓展个性化学习空间。将岗位实践与科研项目相结合,采用“项目式、研究型”的小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近4年,学前教育专业师生在各级各类评优和竞赛中获奖500多人次,其中2020年获得广东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2017级高职首届学生就业率达93.7%,升学率46.5%,用人单位对学生在各方面的满意度评价均达到90%以上。
        虽然该模式在运行中获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为了更好完善该模式,必须要对该模式进行系统化合理的评价研究。首先,目前的评价理念老化,很多方面仅仅求“有”而不求质,例如虽然设置了很多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依旧有脱节现象出现。很多时候对于理论与概念性知识的应用环节仅仅停留在实践活动表面,未能够进行深入的探究。其次,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虽然模式制定时有意识的强调过程评价,但是评价标准依旧是以分数或简单的等级来代替,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再次,评价的主体单一,虽然有学生自评环节,但依旧是教师占据主导作用,教师更多是对于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对于模式整体的运行情况的评价很少,仅靠对学生成绩的评价难以反映“全程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的真实情况。最后,目前的评价重点在评上,缺乏反馈修正机制,虽然眼下该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果不能够及时的检测和反馈,后续可能会出现问题,以致于该模式无法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作用,因此探究全方位的综合评价标准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促进该模式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全程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符合“全程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根本需求的评价等级标准建立是推动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学实践过程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具体应遵循四方面的原则。一是全面系统的原则,要立足于教育实践全过程,结合实际设立评价指标,每一个一级指标应该由若干个二级指标构成,每个指标都能够从某一方面反映出高职学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质量情况,各指标间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因此在制定指标时要注意指标间的关联,避免为了评价而评价、单一或重复评价等。二是科学客观的原则。高职院校学前教育教学实践是一项时间长、范围广、工作量大的系统性工程,评价指标确立时必须要从客观出发,尊重师生教学活动和身心成长的基本规律,真实有效地评价整个教学实践过程和结果。三是导向性原则,评价不只是为了分数,更要注重其引导作用,制定评价指标时要有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健康发展,同时能够通过评价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提供反馈,引导其向着更好地方向发展。四是可行性原则,实践教学模式评价必须遵循可行性原则,一方面要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在操作和结果上要具有可行性,操作简单,符合实际,评价结果能够被学生和教师所认可。
三、“全程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的构建
        构建综合化的“全程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是检验学生适应幼教工作综合能力,促进新时代幼教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通过多方参与的评价方式,形成具有明确导向的“全程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评价反馈机制,以此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根据“全程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将评价体系划分为目标层次、准则层次、指标层次。目标层次,即一级指标是评价最终希望达成的结果,本研究的目标层次是“全程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活动,包含了整体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组织管理、队伍建设、教学保障等全部内容。准则层在目标层的基础上将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保障体系四大方面细化为专业理念与行为、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感受与体验,课程实践、活动实践、教育实践、社会实践,组织管理、制度管理、运行管理,双师型导师队伍、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教材,经费保障等十四项二级指标。指标层则是对二级指标的具体化细分,也是评价的基本准则。“全程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评价体系见表一。
        
        
          表一:“全程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目标层、准则层与指标层体系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建设中更多的关注评价的结果,看中学生能力的评价,但是对于学生到底应该具备什么能力,达到何种程度,以及如何对教师教学情况,学校管理保障等的评价关注不足。而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试图在毕业后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在工作中能够得到幼儿园领导及同事的认可,能够获得自身的专业发展就必须要通过取得相关专业技能证书,并具备相应的实操技能。因此在建构评价体系时除了要关注到教育的全过程,还应当特别重视教育实践活动是否能够满足当下幼儿园的现实需要,以评价成果为导向设定教学计划。例如,在教育实践方面,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以成果教育为导向,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分学期开设教育见习、保育实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并制定了教育实践评价手册,确保了教育实践活动的高质量开展。

表二:教育实践课程任务目标及评价内容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引发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厚,但并不意味着各院校在这一方面做的足够好。相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学前教育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对学前教育教学实践模式的探究变得更加重要。本研究以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对其构建的“全程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实际问题,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组织管理、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构建了合理化的“全程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评价体系。虽然评价内容涵盖了该模式的各个方面,但是在适用性,推广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以不断完善学前教育教学实践模式,更好地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利婷.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喀什大学,2020.
[2]蔚立军.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及评价研究[D].云南大学,2019.
[3]陆雨涵. A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个案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