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巍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1
摘要:运动损伤是体育运动中十分常见的问题,高职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现象经常发生,运动损伤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体育运动积极性,还会阻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教师必须要重视运动损伤的出现。本文主要分析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对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校;体育教学;运动损伤;预防;处理对策
体育教学作为高职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体育教学的重点在于提升高职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育教学的开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沉重的学习压力当中解脱出来,还能够让学生释放压力,愉悦学生的新奇,从而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不当的运动,就很容易引发运动损伤的出现,对高职生的身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预防运动损伤的出现一直以来都是体育教学关注的重点,只有避免运动损伤现象的出现,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成果。
一、高职学校体育教学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
1、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不足
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对于运动损伤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师对于运动损伤的认识不够充分,通常抱有着一种侥幸心理,总觉得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极低,不会出现在自己身边,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之前很少做好准备工作,一旦出现的运动损伤,无法及时有效的解决,这就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加深。很多高职学校的学生将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当作是重点,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高职生认为体育课只是用来放松身心的,上课随便应付就可以了,不太在意运动损伤,这是因为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当中的行动极为懒散,很多学生不愿意接受教师的只带一件,忽略了动作的发力点和运动强度,这些都会引发运动损伤。
2、准备活动不够充分
体育活动的开展必须要建立在充分热身的基础之上,只有肢体达到最大程度上的锻炼,才能够做到灵活,运动细胞处于活跃的状态下,才能够更好的适应体育活动。在开展体育课程的时候,教师必须要安排学生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现阶段,很多教师对于热身活动的开展不够重视,学生参与热身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无法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指定动作,准备活动的补充分,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运动损伤出现的概率。
3、学生的身体素质较低
身体素质可以看作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其中不仅包括学生的灵敏度,反应能力,肢体协调性,还包括学生的速度、力量以及忍耐力等,每一个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一些学生的身体基础素质较差,在进行体育运动的时候,面临着很大的运动损伤风险,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之间身体素质的差异,能够科学合理的引导学生,在遇到运动损伤状况的时候,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正确的处理。[1]当前学生身体素质较低,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足,运动损伤频频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4、场地器材不符合教学要求
高职体育教学开展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师资力量的不足和学生在教学设施方面的投入力度欠缺等问题都会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有序开展。高职学校为体育教学提供的场地和器材十分有限,无法满足现阶段的体育教学所需,很多学校提供的体育教学环境过于简陋,体育器材更是不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运动场地的不平整和体育器材的老化、安装不稳定等问题,很容易影响到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还会引发一系列运动损伤状况的出现,学校在此方面的重视力度不足,阻碍了高职体育教学的有序开展。
二、高职学校体育教学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策略
1、积极开展思想教育,防患于未然
思想上的重视是引发行为改变的关键,高职学校必须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在组织开展室外体育课之初,教师要向学生讲解一些运动损伤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这样才能够防止运动损伤的出现。对于一些新入学的学生,教师必须要重视体育运动损伤教育,让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初就能够意识到运动损伤的危害,知道怎样预防运动损伤的出现,在新生入学上体育课的时候,教师就要开展安全教育,在运动规则方面严格的要求学生,组织学生上体育课的时候要有一定的纪律性,进而提升学生对于运动损伤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能够学会防控,这样才能够确保体育活动开展的安全性,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有所帮助。
2、规范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进行的时候,必须要严格的制定教学计划,在此过程中要深入到学生质量,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还需要掌握教材内容,对于一些容易产生运动损伤的部分采取一些预防手段与措施,教师在示范的时候需要尽量做到标准与规范,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运动过程,这样才能够掌握运动的方法和技巧。[2]教师在进行运动示范的时候,需要有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能够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环节,有效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运动损伤的传销与教师教学环节安排的不合理、教学强度的不科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必须要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中,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运动积极性,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收到教学环境、教学课时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会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安排大量的运动强度,使得学生的身体负担过重,超出学生的承受范围。因此,教师在制定运动反感的时候,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够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确保难度的均衡,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
3、加强纪律约束,提升安全意识
高职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知识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运动安全意识,让学生能够正视运动损伤的危害,能够了解一些预防运动损伤的基础知识,提升学饿死的防范意识,改变学生一些错误的观念,注重安全运动教育的开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重视运动损伤问题。教师在开展体育课之初,需要详细的向学生介绍运动当中会出现的安全问题,通过实际事例的讲解,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加强体育教学中的纪律约束,严格的要求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减少运动损伤的出现,教师需要重视学生运动技能的训练,在讲解动作核心的时候,学生需要做到认真的学习,这样才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害。再联系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课堂纪律,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所收获,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些预防和处理运动损伤的内容,让学生在遇到运动损伤的时候不至于束手无策,可以正确的处理与应对。虽然教材上对于运动损伤有一些相关的讲解和说明,但是讲解的内容较少,学生对于教材内容不重视,掌握的处理方式十分欠缺,无法在遇到运动损伤的第一时间进行正确处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中预防运动损伤是十分有必要的,运动损伤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危害,体育教师必须要重视运动损伤,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预防意识,采取合理的方式从多角度、多方位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一旦发生运动损伤情况,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正确的方式处理和解决在,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高职体育教学的开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恒,候艳辉.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9):1479-1480.
[2]王强.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