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班主任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31期   作者:张晓燕
[导读]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如何让小学生走好、走稳,是每一位教育从业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张晓燕
        古交市第九小学, 山西 太原 030203
        摘要: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如何让小学生走好、走稳,是每一位教育从业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班主任在做好本职学科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安排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提高学生道德文化素养。下文就分析了农村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策略,更利于促使学生学习和成长。基于农村小学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开展德育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从德育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农村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学生;文化素养;教学策略
导言: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阶段,其教学质量关系着他们未来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是自身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1 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1 缺少家庭的德育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现如今,一些农村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较低,通常会忽略自身不良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家长外出务工,需要外祖父母或是祖父母代为管理,同时很少有时间管理学生,并且隔代管理只能够给予学生某种程度的生活关怀,然而在学习方面,缺少德育方面的教育,甚至部分老人可能出现弥补心理状态,进而溺爱孩子,导致学生养成自私与任性等不良行为。
1.2 农村学校德育意识较为薄弱
        现如今,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诸多学校缺少专业性的思想品德教师,通常情况下,是其他学科的教师或是班主任代教。农村学校一般会在定期的班会进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那么将会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德育工作的效果不明显。
        在农村小学德育过程中,老师一般只是简单地对一些概念、知识进行讲述,并未将德育真正落实到日常教学、学生行为等各个方面。所谓的思想品德考试,也只是应付形式,对课文内容的运用而已,不能将学生真实的思想情况反映出来。
2 学生道德文化素养培养的有效方式
2.1 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针对农村学生开展德育,首先应当重视其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经典的阅读,使学生能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不断积累。环境氛围的影响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意识、行为等,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可为经典诵读提供育人佳境。学校管理者可在校园的围墙上刻制《百家姓》、《论语》、《诗经》等内容;走廊上可张贴名人经典名言,让学生时刻身临经典之中,举目人文经典。还可安排校园广播在一天中某个特定时间,播放国学经典诵读、音乐等,如歌曲《在水一方》,此歌词就是来源于《诗经·蒹葭》,让学生听歌放松时,置身其中,体会到之中蕴含的情感,让传统文化经典以不同的方式呈现。除了环境氛围的感染与熏陶之外,还要有相关书刊的落实,可倡导“图书漂流”活动,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分享经典书籍,让书籍丰富学生的阅读选择,开阔视野,为学生诵读经典提供更多的资源,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经典诵读的兴趣和热情,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2.2 学生美育素养的培养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还需要重视对学生美育素养的培养。学生在内心深处都有对美的倾慕和渴望,而教师便要引导学生理解美的内涵,美不仅在于美丽的外表,更重要的是美丽的心灵和灵魂。美育与校园文化是紧密相连的,而校园文化主要可从物质与精神两大层面体现,为此要基于美育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需要做好对校园环境的优化,让学生处在美好的环境中,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

首先,可塑造自然景观,充分挖掘出建筑物的人文底蕴,对校内建筑可根据其风格进行配图配说明,同时对校内植物配以介绍,通过鲜活的文字将校园内的物质与文化进行对接。其次,也需要做好视觉文化设计工作,可利用校内墙报、宣传栏等多种途径,张贴具有人文色彩的文化标识与图片,并定期进行更换,并强化校徽的人文色彩,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校徽的含义,增强其对学校的归属感。同时也可利用农村优势,利用特有的产物制作设计具有美学价值的产品,如可利用秸秆、茅草搭设凉亭,利用稻草扎艺术品等方式,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附以美的色彩,为校园增添别样的艺术气息,体现出农村小学的特色,实现对校园物质文化的优化,让学生能够处在美好的物质文化环境中,时时刻刻感受到美的气息。
        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出课程的作用,引导学生对校园文化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为此教育者必须承担起校园文化的宣传责任,应该注重自身的仪容仪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可充分挖掘教材相关的文化特征,与校园文化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可充分利用教材感知校园文化。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其中的景色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的景色,引导学生发现校园中的物质美与人文美。同时也可利用音乐、美术类课程,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促使其能够发现校园中的美,并逐渐过渡到文化的高度。考虑到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大多较为薄弱,故可以以具象的事物进行展示。可告诉学生学校的建筑风格、张贴的画报、教育者的言行等中均可体现出校园文化,也告知学生其自身也对校园文化的发展有着导向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并引导其加强对蕴含校园文化载体的观察,以此充分发挥出校园文化物质载体的育人作用,并逐渐由物质过渡到精神,提高学生对校园文化与风气的感知能力,发挥出学生与校园文化间的协同作用。
2.3 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
        由于农村家庭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即使具有艺术方面的天赋也难以被发觉和培养,为此,班主任需要重视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综合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挖掘学生自身具备的闪光点,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艺术教育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征,教学活动不应该按部就班教授书本中的内容,教师应该设法开发出新的课程内容,全面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当地的文化艺术特色,体现教育的独创性。比如,音乐教学在以教学为依据的同时,也可以开设一个民歌训练的环节,在每堂课中抽出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们展示自己搜集的当地民歌,可以是直接播放音乐材料,也可以亲自演唱,然后说一说歌曲背后的故事:有怎样的文化特色,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这首歌。
        在美术教学方面,教师同样可以融合当地文化开发出新的课程教育项目,比如带有地方特色的剪纸,制作皮影人物、花灯等,这些元素不仅新颖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艺术素养得到了提升,也为美术课程添彩不少。
        通过音乐、美术等艺术品鉴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实现学生文化素养教育目标实现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方向。
3 结论
        总之,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思维意识培养的重要手段,农村学校的班主任需要重视德育过程,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重视人文素养、美育素养以及艺术素养的培养和引导,使学生能够实现学习和素质的共同发展,进而促进德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周明凤.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2017(04).
        [2]姜军.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
        [3]董玉青.深化“以美育人”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J].艺术评鉴,2017(4):180-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