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元素”融入通识教育课程的公安院校慕课教学改革路径思考——以《犯罪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刘爱娇 陶利杰
[导读] 犯罪学是公安院校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综合交叉的社会性学科。
        刘爱娇  陶利杰
        云南警官学院
        摘  要:犯罪学是公安院校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综合交叉的社会性学科。随着现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现在本科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把慕课与犯罪学教学结合在一起是极其重要且有意义的。通识教育在拓展大学生专业知识和学科见识的基础上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认识观。本文以云南警官学院通识课程《犯罪学》为例,论述了“思政元素”融入通识教育课程在线教学的必要性、面临的问题及相关应对措施,为“课程思政”在通识教育课程在线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通识教育;慕课;犯罪学;路径

        “MOOC”课程作为一种新技术课程,自2013年进入中国后几乎在中国各个教学领域掀起了一阵浪潮,经过八年的不断发展,目前上线课程超过3.4万门,使用人次达5.4亿人次,我国“MOOC”课程的数量与学习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但在高校思政教学领域却一直不温不火,且有由热转冷的趋势。主要因“MOOC”课程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割裂了高校思政课教师与学生充分接触、联系的教学活动,消解了高校思政老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教学优势,违背了高校思政老师充分了解学生思想,时刻掌握学生动态的教学规律。但是,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出改革发展所需、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构建所需、中国特色社会发展所需的现代化新型人才,高校思政课程就必须顺应潮流,将其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进AI人工智能,实现多时空下的学习与教育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因此,许多高校结合除过于专业的本科教育课程外的通识教育课程进行探索改革,在过去能使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学会知识、是非分明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基础上,加入了思政教育传统优势,融合高效深化改革课程中立德树人的根本思想,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利用新时期的显著标志诸如互联网、新媒体等新技术,打造一批旨在实施全课程、全方位、全员育人,效果甚好的课程思政通识教育的“MOOC”课程。
        公安院校开设了许多非常有职业特色的社会性必修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及应用性较强的犯罪学就是其中的一门课程,但因其辅助性、困难性及复杂性的课程特点,没有在公安院校受到重视,长期未被纳入公安院校法学核心课程。但随着社会犯罪问题的不断出现,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的犯罪学被提上了日程,犯罪学教学改革也相应地被重视了起来,利用“MOOC”课程新技术,将公安院校犯罪学课程与“思政”元素进行有机统一,相互融合,不仅能在明确当前现代化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继续推进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四个“体系”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素养教育,加强在‘互联网+教育’做文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且更能加强我国警校学子的意识形态教育,更好将“忠诚、责任、奉献”融入警魂,更好在其骨中刻下“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公安职业总要求。是故,如何在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融入“思政元素”,全面深化改革现下的教学教育成了当下的热点、难点问题。本文将以公安院校通识课程《犯罪学》为例,探讨“思政元素”融入通识教育课程的慕课教学改革路径。
         一、“思政元素”融入公安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慕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符合当前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不管是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还是面临当前科技创新、人工智能运用的新特点,都推动着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进一步深化改革。由此,便出现“课程思政”了。“课程思政”打破过去教育教学传统分类,由过去一门或一类的思政课程转变为一种思维之方式,育人之理念,其本质并非是要替代思政课程,而是更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地在高校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中植入“思政元素”基因,构建新时代高校育人新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进而构建高校“大思政”教育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大学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通识教育更应引入“课堂思政”,一方面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遵循正确教学规律,深化改革思政教育与通识教育,打造新手段、新方式、新技术“三新”的新课堂,构建符合新时代高校“大思政”教育体系。另一方面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对大学生开展隐形的“思政教育”,使思政意识形态教育通过通识教育悄无声息地进入大学生的耳中、脑中、心中“三中”,贯彻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公安通识教育课程的慕课教学改革不仅顺应了当前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符合当前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时也引领了其改革的方向。
         (二)补齐了公安高等学校本科犯罪学教育教学的短板
        犯罪学的教学与研究同公安工作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犯罪和暴力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安全的主要内 容,也是影响中国安全的重要安全问题之一。因此,总揽全局,从观察世界大势出发,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成为公安院校犯罪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公安院校犯罪学课程尽管建设较早,但其发展一直相对缓慢,加之过去公安院校未予重视,基于该学科的复杂性、困难性及前瞻性的特点就决定该学科教学难、效果差、难融意识形态教育等诸多短板。而通过“MOOC”课程短小精悍的短视频教育教学方式,将庞大的犯罪学知识体系分割成一块又一块的知识碎片、化整为零,并在学生按照一定原则、顺序将这些碎片构建、重铸时,融入“思政”元素的课堂思政教育,让警校学子既可用简单的学习方法搭建复杂困难的犯罪学知识架构,又可拓展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使之成为“明是非,知荣辱”的德育教育,适宜补齐了公安高等学校本科犯罪学教育教学教学难、效果差、难融合意识形态教育的短板。
         (三)可充分帮助学生接受“润物细无声”式的思政教育
        一方面公安高等院校的犯罪学教育教学注重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同时又要兼顾警校学子的三观培育。另一方面在全媒体时代,每人每天就要接触上千条信息,这些网络信息不仅真假难辨,且常充斥着一些不良价值,这类信息不但不会对青年学子有一个好的价值引导,且还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借机灌输反党、反国家、反社会的糟粕。而结合其他课程并拥有“思政元素”基因的“课程思政”的出现就一可使大学通识教育从过去“广而浅”的专业知识课程转变为既有“专业内涵”、又有“思政内涵”的课程。通过通识教育慕课教学,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可以在传统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人文关怀,二可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挖掘、筛选、提炼蕴含其中的理念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党史、国史教育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转化为学生喜欢、社会安心、国家需要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载体,提高青年学子对中国文化、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青年学子的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公民意识,树立青年学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真正对学生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因此,“思政元素”融入通识教育慕课教学是公安院校通识教育教学呈现新气象、形成新局面、进入新阶段的应然趋势。
         二、“思政元素”融入通识教育课程慕课教学面临的问题
        “课程思政”、“MOOC”和通识教育是三种不同概念。但随着为顺应当下时代潮流,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观念,响应党与国家建设“大思政”课堂的号召,把“课程思政”、“MOOC”课程及通识教育结合起来的在线教学教育新模式渐兴起,即“思政元素”融入通识教育课程的慕课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受到了许多青年学子的青睐,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MOOC”课程教学依托现代网络科技新技术,利用电子设备及相关软件进行屏幕化间接教学的教学手段来替代传统师生面对面直接教学。但是,长时间的使用电子设备极易增加学生的疲惫感,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由上课疲惫到厌恶上课,不仅未能事半功倍、如愿以偿,达到理想教育教学目标,且易救经引足、弄巧成拙发生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情况。此外,电子设备及相关软件在被学生大规模访问时,极易出现系统崩溃。现代化教育教学刚性需求的问题,对于在线教学会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而且中国国土面积较大,各地经济水平发展不一,科技水平发展自然也不一。一些欠发达地区的,还存在着诸如通讯设施少、技术设备少、信号不稳定等问题,这也是现代化教育教学的硬伤。
        其次,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文科类“课程思政”通识慕课教育课程一则可通过对社会科学知识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全面地、辩证地了解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二则可以利用“MOOC”短视频课程减小学生学习压力,三则可以把抽象、政治性强的思政内容通过通识课程知识送入学生脑中、心中。

但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课程思政”通识慕课教育课程存在着“华而不实”、“敷衍了事”及“形式大于实质” 的倾向。部分学校的确学习了课程思政的相关文件,进行设计如“课程思政+某某课程”大赛,“德育课堂在线实践”等一些形式大于实质的活动,但之后就声消迹灭,偃旗息鼓。无顶层设计、无明确教学方式、教学设计与方法,无课程评价反馈的“三无”改革课程自然不会长存。另外部分高校将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但文科通识教育课程本就存在着知识体系庞杂,知识量过大,涉及面广的问题,如何取舍并怎样潜移默化嵌入“思政元素”也成为了现今文科类“课程思政”通识慕课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与难点。
        再次,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与学生线下交流、互动,通过自己的言行将“思政元素”融入通识教育之中。但是遇上在线教学后,由师生面对面直接教学变成了利用设备和屏幕为媒介的间接教学后,教师如何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式的融入网络教学之中是目前在线教学遇到的问题之一。一方面,思政教育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实际,时刻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教学规律被打破。另一方面,“课程思政” 不是“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若过于强调“思政元素” 不仅会违背教学规律,且也容易背离了“课程思政”原本的目的。“课程思政”更多的是一种教育理念,离开特定“课程”谈“思政”无异于空中楼阁,因此如何设计在线教学过程将“思政元素”嵌入特定的通识教育课程之中至关重要。
        最后,传统的教学主要是教师借助多媒体进行讲授的方式进行,而线上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学生可以据自己情况进行灵活学习、有效学习,盲区知识点可以重复利用现代化科技观看学习,扫除盲区。但是线上教学对学生的自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通识课程因为内容复杂、但考试方式简单的特点往往无法引起“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一部分学生的重视,部分学生对于通识课程的学习缺乏动力,为了学分、应付了事者大有人在。在这种情况下线上教学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缺少了面对面的有效监督。因此,如何对“思政元素” 融入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也是慕课教学阶段“思政元素”融入通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三、“思政元素”融入通识教育课程慕课教学的改革路径
        通识教育在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和学科见识的基础上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认识观。而“思政元素”融入通识教育可以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培养学生崇高的人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使学生通过对相关专业方面的人和事的学习树立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同时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将传统教学过程中(空间限制、时间限制等)无法进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实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之中,打破常规教学教育、进行现代化教学教育深化改革,实现全课程、全方位、全员三全育人。
         (一)牢筑阵地,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公安院校要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把课程思政贯彻落实到教学体系中的方方面面,构建公安院校话语体系,厚植公安思政文化育人土壤。一方面,要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议程,巩固拓展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校领导要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带头做示范,指导实践、推动改革,做到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保障、有激励的“五有”。要坚持开门与其他兄弟公安院校开展交流研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其他学校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深化“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格局。另一方面要加强“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师集体备课,共同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将“思政元素”基因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重复发挥现代化教育教学的优势,结合学生成长特点和规律,打造内容有质量、教学有风格、学生易懂得的金课堂。
         (二)切合实际,开展多元化教学方式。线上教学的优势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因此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要更加灵活,更具人文关怀。本门课程在在线教学过程中按周次进行,即每周布置一次学习内容和作业,学生七天内学习完成即可,在以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的基础上通过QQ、微信等软件辅助教学,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实时教学。此外,课后要实践内化所学内容,如在讲授中国青少年犯罪问题后,让学生查阅他国青少年犯罪尝试分析区别所在。学生可以多元化进行展示,可以写论文,可以做报告,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完成作业,最后可由教师总结点评指出,不同国家,不同时期青少年犯罪的区别关所在,从而加入思政元素,升华主题。通过翻转课堂,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且达到“三全”育人的目标。
         (三)打破传统,量体裁衣式打造教学设计与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实践和论辩能力评价的占比和功效。《犯罪学》课程创立7D教学模式(听、说、读、写、练、辩、思),并采用面向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中取得的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促进课程基础知识、教育案例、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和多样化学习能力,兼备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的人才。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教学视频并设置教学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交互性、海量性和共享性,发掘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思政元素”。
        打破传统教学章节,提倡教学资源与时俱进。教材往往具有滞后性,而在线教学通过网络资源可以与时事相结合。本门课程在线教学期间,针对热点问题进行教学板块调整,确定了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在此过程中将爱国爱校爱家的教育情怀融入到教学之中。
        打破传统教学管理,提倡个性化的精益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可以通过数据统计针对性地达到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专业诊断和评估的效果,推进个性化教育、建立精益教学模式是线上教学十分重要的教学改革。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重组教学流程,建立教学过程监控模型,形成学生个体与教学过程的跟踪机制。通过探索和借鉴,以点带面推动思政教育、创新教育以及素养教育等多元素有机地融入课堂,推进立德树人的实效,在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的同时,更加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四)注重反馈,积极运用课程评价。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的考核评价理念,重视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条件使学生参与考核,通过学生动手、思考和现场体验方式,完成从理论基础到实践操作的蜕变,兼具理论知识、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特点。考核内容注重知识与能力并重,围绕学习目标,多设综合分析题目,注重综合能力考核。该课程成绩评定主要由平时作业、平时测验、主题报告、期末考核报告4个部分构成。
        采用在线教学时,通识教育更应体现“思政”的理念目标,尤其是“人”的价值。换言之,在线教学阶段通识教育的作用与大学生课堂教学相比更应该承载“思政教育”的作用。因此,在线教学环节应增加更多的互动性,教师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具备的通识学识基础上提高文化素养,同时提高学生的判断力、想象力和分析力,尽可能挖掘学生的天赋,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品质和正确的三观意识。可以讲,无论学生的专业是什么,通识教育更多的是给予学生一定的社会知识和信仰,是将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是在教学过程中将读书育人的理念根植于其中,在这个层面而言,“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是公安院校在深化课程改革坚持理论提升与实践深化的同步推进,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公安人才教育结合的新举措。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同向同行,着力按照中共中央出台的相关文件切合实际完善本系统、本单位的改革举措,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合力推进公安院校“思政元素”融入通识教育课程的慕课教学改革,总结凝练课程思政犯罪学慕课课程鲜明特色,推动形成更高水平的公安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光明日报,2016-12-09(1)
[2] 陈从建,钱声源.基于慕课反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36(05):62-67
[3]黄福涛.美国大学的自由教育和通识教育是如何产生和变化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39(06):1-9.
[4]高文丹.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36(30):39-41.
[5]聂迎娉,傅安洲.课程思政: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新视角[J].大学教育科学,2018:38-43.
[6]施展,刘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谈高校如何通过课堂主渠道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J].才智,2019:136-137.
[7]王晓梅.本科通识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65.
[8]李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的应用与思考[J].才智,2014(12):52-53.
[9]傅晶晶,等 . 课程思政浸润法学专业课程教育的思考 [J]. 教育现代化 ,2020,7(10):69-71.
[10]于腾云 .“学生评价”与“评价学生”: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评价和优化对策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20,7(25):42-4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校级一般项目“基于慕课的反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公安院校犯罪学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编号:2018YJJGB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爱娇,女,汉族,辽宁锦州人,云南警官学院刑事侦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刑事法律、反恐问题研究。
陶利杰,女,汉族,河南开封人,云南警官学院警察体育与实战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警察警务战术,警察武器使用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